《所见》《小池》两首古诗.doc

《所见》《小池》两首古诗.doc

ID:54723809

大小:3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所见》《小池》两首古诗.doc_第1页
《所见》《小池》两首古诗.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所见》《小池》两首古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前透视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

2、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

3、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所见》  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

4、,夯实基础。)  细读(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学生可能有出的问题,如:“樾、意欲”的含义等。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诵读(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

5、,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写字(自主写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1、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学生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如“木”字旁的写法等。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小池》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6、,为学新知做准备。)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激发学生,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  自学(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

7、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汇报(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毕竟”“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

8、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