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2年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2012/12/1915:01:00
2、By:bluewing]通过一段时间的网络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益颇大。在这次难得的机会里,我认真听取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教育新理念,观摩学习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还与我们县内优秀一线教师们在进行课程讨论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有了很大的收获,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这次的网络学习即将接近尾声,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我的影响却非常大,现将针对学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做以下总结:一、立足教师的专业知识成长郑毓信教授在专题一《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讲座中指出:作为一线
3、教师我们既不应盲目地去追逐各种时髦的潮流,也不应迷信“专家”,而应切实立足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又应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基本问题”。就当前而言,一线数学教师尤其要关注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思想以及数学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基本问题。1、立足专业知识听了郑教授的“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视频,我反思自己这毕业6年来课堂教学,发现自己在课改中走进了教学的无形的框子中,今年是教育质量年,我们今年的课就要讲质量,明年是六模块教学,我们所有的课就要使用六模块……我们教师在种种压力下和各方面的干扰下,常常使自己处在“被动”的状态,人云亦去,
4、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理论。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让我们不再茫目的跟随各种教学的时髦潮流,那就是立足专业成长!我们不要想着走在“最前面”,我们要有所坚持,像魏书生先生说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柏拉图曾经讲过一句话:“许多丰富的现象都是转瞬即逝的。”多年之后有些特级教师的某节课我们可能早已忘掉了,但在现象背后有一点是不会忘的,这就是他的理念。我们要培养的就是我们的专业知识。2、关注基本问题在一次次与老教师交流对改革的看法时,他们都会提到:“这次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下次又回归到重视学生的计算……一直在不断的“反复”着。”而且徐青松老师说过:“
5、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有必要审视初期的一些做法:强调了对原有的数学课程的批判后,是否还要去继承;在强调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后,是否还要充分发挥认真听讲、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作用;.......或许这些都是常识,但在所谓的“新理念”的光芒下往往会连常识都会迷失,迷失在被煽动起的浮躁中。”郑教授在立足专业成长的途径中,为我们指出:应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基本问题”。就当前而言,一线数学教师尤其要关注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思想以及数学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基本问题。二、融错,尊重孩子的不同(一“融错教育”三步曲:1、“容错”——包容
6、心态尊重孩子的“不同”“融错教育”首先是“容”错,包容孩子的错误。有容乃有大,因为包容,课堂才活跃起来,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因此,对孩子“不同”的声音,华应龙老师总是很好奇。每堂课,华应龙都会不停的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他的目的是想多给孩子一个空间,用来发现孩子的想法的独特之处。2、“融错”——错误是一种资源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常常为教师教学提供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对待学生的错误,就会发现“错误”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很好的“窗口”。通过错误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地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
7、步加强理解并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防止再犯类似错误。3、“荣错”——错是一种贡献“荣”错,荣幸的荣。很荣幸,我错过,错是一种贡献。华老师说:“我们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不该‘错’,而我认为学生可以‘错’,学校、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犯错的地方。”当课堂快结束时,学生高兴并大气地站起来说“老师,刚才,我是这么错的……”时,学生已不再害怕失败,敢于直面错误。(二“融错教育”给我的启迪:1、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错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首先,教师要像华老师一样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些都是营造和谐课堂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宽容,尊重,并理解出错的学生,只
8、有有尊重学生的错误并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只有在没有任何精神压力,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才会实现思维的活跃,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以后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去琢磨学生错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有找到了这个原因,你才能去帮助他,而不是枯燥地、简单、机械地去强调规则,那是根本没用的。只有当他找到错误的原因自己醒悟了,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否则,学生今天错了,明天还会错。2、我们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只有做到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对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才能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接触点和共振点。关
9、键是在开放的课堂中,当学生异口“异”声各抒已见时,我们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有价值和意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