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pdf

中国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pdf

ID:54598838

大小:97.62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03

中国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财政金融中国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辽宁大学新华国际商学院闵莹摘要:为了支持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已势在必然之选。必行。与此同时,提高资源生产率、整合供应链、减少污染及支持更有三、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效的气候管理等与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相关的领域,也受到极高的重随着世界各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加强改革的力度,绿色金融及低视。现阶段需要的是对金融市场改革与绿色增长之间关系的政策重碳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本文以中国绿色金融引领低碳发展为背景,详细阐述了高效率能制度也日趋明朗且国际主流银行与政府已将绿色金融

2、的发展默认为发源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及未来前景。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此外中国的环境考核也成为政府的首要任务。由关键词:绿色金融低碳发展金融体系此可见,中国甚至是世界金融界绿色金融的迅猛发展指日可待。首先,因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中国的金融界起带头作用,所以政府一、当代金融体系的现状应在低碳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各虽然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污染及机构及生产部门的方向和工作。政府应鼓励各生产部门将资金投向于能源低效利用等问题的愈加严重也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低碳设施建设,积极利用资本市场从而推

3、动低碳企业优先上市并给予产生巨大的矛盾。所以发展绿色金融进而推动低碳经济已势在必行。税收优惠。通过出台具体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低碳企业参与资本市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低碳经济通过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融资。根据李呖学者的观点:“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整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体达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本源。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满足内需与协调气候变化响应世

4、界的双重考验,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所以,对清洁能源的利用也应得到重这种低碳经济的新兴模式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视,诸如风能,太阳能,沼气生物能,水力发电等,它的发展必然会是发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我国经济展绿色金融的首要选择。据资料显示,未来十年,中国能源将实现两个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行绿色金融,金融业会在投资与资源利用方目标:一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面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工业废弃物的有效治理,加大在科研左右;二是到2020年单位GDPZ.氧化碳排放比20

5、05年下降40%~45%,与创新部门的投资,努力开发与生产出对世界环境有利的产品,促进经成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头羊。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在全部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应当以环境和此外,国家还可以指定相关优惠政策以鼓励低碳技术的改良和创金融为侧重点,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纳人金融领域,并将二者有机新,并促进居民的绿色消费模式。这些政策将会加强对绿色金融结构结合,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损耗的商业模式。的支持。例如国家可以成立专门的基金会用于奖励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二、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的企业部门或个人,还可以用于赔偿在恶劣的高碳环境工作中工作的中国作为经济生产大国

6、自然也就肩负着为世界节能减排的重任,受害人。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部门也应该设立类似的基金或公益组然而低碳经济不仅仅设计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问题。政府应该将更多织,将国家的精神灌输人每位公民的心中。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一举的目光投向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与包装环节。现如今,建筑业与措将更会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方针,其长期收益定会高于前汽车制造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若全中国的汽车制造行业均期的资本投入。这样一来,社会的责任感,全球的生态经济效益也会得能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则必在节能减排的历史上迈出巨大的一步。但到大幅度提升。通过设立公益组织,推广绿色金

7、融与低碳经济的必要是,对于国内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低碳经济的理念可能并未深人性与紧迫性已深入民心,这会大大减少本国实施环境保护的阻碍从而人心。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可能让居民已经不惜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将环境保护的规模迅速做大。价,来取得短期的利益。此外,中国现在缺少一套完整的可实施的环境参考文献:风险评估和绿色金融指导名目,因此无法长期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1】郑志洋_1氐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0学术年所以在各行业才会存在一些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耗方式,产品会,2010消费方式。在人类生活与工业生产的新一次变革中,中国应以绿色金[2】

8、李亮.江西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南昌大学学报,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