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54099
大小:401.3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2-13
《速度扫描方法研究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6中国地质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9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速度扫描方法研究姓名:张宁学号:20111000486院(系):地空学院专业:地球物理学指导教师:於文辉职称:教授评阅人:职称:2015年6月2015.6中国地质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9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於文辉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
2、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2015.6中国地质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9中文摘要2015.6中国地质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9Englis
3、habstract2015.6中国地质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9第一章绪论§1.1选题依据与背景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中非常重要的参数。速度参数不仅关系到地震数据处理诸多环节的质量,其本身也提供了关于地下构造和岩性的重要信息。速度分析是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速度场准确的情况下,地震数据通过叠加和偏移处理能够较好地反映地下构造特征,反之,可能会产生假象,甚至错误的解释结果。准确可靠地进行速度分析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基础。地震波传播速度参数贯穿于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整个过程。从基于模型照明
4、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与照明补偿,到常规叠加处理、叠后(前)时间(深度)偏移,再到时深转换、地层压力预测及岩性与储层刻画等,速度分析的结果不仅影响成像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成像与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所以说地震速度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多次覆盖叠加技术出现以来,速度分析就成为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必要环节。在地震勘探发展的早期阶段,地质构造较为简单时,基于双曲线型时距方程的叠加速度分析技术就能满足要求。随着勘探条件的日益复杂和成像方法技术的逐渐成熟,提出了各种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的成像方法和速度分析技术,如适
5、应于倾斜地层的倾角时差校正后的叠加速度分析技术,适用于大偏移距的高阶动校正优化和非双曲线速度分析技术,适用于复杂介质和偏移成像的各种偏移速度分析技术和层析反演方法,以及各向异性介质的速度分析、转换波速度分析等。一些学者对此做了不同程度的归纳总结,但对目前所用的方法之间的本质区别与紧密联系方面探讨的文献并不多。近几年来,国内外对提高速度分析精度的问题已有过不少研究。按其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传统速度分析方法不同的新方法,例如符号位速度谱;另一类则是在原有速度分析基础上改进的,如高阶时差谱、迭代叠加速度分析、密点速度
6、分析等。影响速度分析精度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复杂地表和低降速度带;地层倾角;速度的各向异性、弯曲界面所造成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的非双曲线性;相干性测量;速度扫描的间隔,采样率等。当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得不到高质量的速度谱时,便可以应用速度扫描。速度扫描是最直观、最简单、最可靠的速度分析方法,因为它是直接从动校正记录或叠加道上提取速度。但是这种方法很费时间,故成本较高,所以限制了他的广泛应用。2015.6中国地质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9§1.2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地震数据处理的发展过程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的发展历程紧密相
7、关。从1968年至今为数字地震勘探阶段,在这个阶段利用数字地震仪在野外进行数字地震采集,野外地震记录以数字磁带记录方式记录在野外数字磁带上。室内地震数据处理将野外数字磁带回放后,输入数字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1.2.1研发现状目前地震数据处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在CMP叠加技术方面,出现了数字动校正(NMO)技术、数字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技术、速度分析技术和CMP叠加或CDP叠加技术,使叠加剖面的地震信噪比显著提高。②在偏移成像技术方面,出现了波动方程偏移。③在振幅地震属性的处理和利用方面,从最初单纯利用强振幅和极性反转等
8、特征的亮点技术,发展到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以识别岩性和孔隙中流体性质的AVO处理技术。④在地震反演方法方面,从较早的声阻抗(AI)技术到近来的弹性阻抗(EI)处理技术,在岩性反演与油气储层预测方面也在不断地取得发展。⑤依据小波变换、Т-p变换、人工神经网络和分形技术等新理论形成的一批新技术也不断地为地震数据处理提供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