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_语文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_语文

ID:5447108

大小:9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2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_语文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_语文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_语文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_语文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_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_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http://www.henanjk.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不仅为我们现有社会的转型提供了基础的物质架构,而且事实上建构了一个“超真实”的“虚拟社会”。人们通过延伸的感官以真实的情感投入积极参与到这个新社会场景的建构之中,演绎出各种新兴的网络现象,而网络围观即是其中最常见、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从本质上讲,网络围观是一种自发的网络群聚,是一种心灵参与的视觉围观,有

2、时围观者的行为会延伸至现实世界。  网络围观并不是现实围观在互联网上的简单重现,它具有如下特点:一、虚拟性和自发性。首先,网络围观具有虚拟性。围观者没有切身的直接参与,而是以延伸的视觉和情感参与围观。然而,这种参与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心灵互动,因为在网络中,围观者的内心是敞开的,想法是有形可见的(通常表现为跟帖)。这种内心想法的可见性能够促成相同意见者的呼应和聚集,进而产生内心的认同与集体感,形成声势和舆论压力。其次,网络围观具有自发性。这种自发性首先源于有着围观基因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基因为网络围观提供了心理营养

3、和惯性,使得围观“看热闹”成了中国的一种社会常态。此外,网络相对安全的话语表达环境也为人们自发参与围观注入了无限的热情。  二、无组织性。网络围观是以网络为平台的无组织群体聚合,通常一个事件就是吸引那些分散于各个节点的网民聚拢在一起的磁石,而这些围观者则如吸附在磁石上的铁屑,彼此孤立,互不相关。这种非组织的群聚有时也会彰显出强大的力量,其原因是这种群聚中存在的多个“心理群体”面对同一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心理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性。三、情绪性。网络实际上为围观者提供了一个类群体场,位于这个场中的个体在心理上得到了群体的庇护,于是

4、在网络围观中,作为个人真实情绪表现形式的肆意谩骂和苛刻嘲讽常常成为围观话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网络围观个体的情绪性不仅会引发虚拟空间的语言暴力,有时甚至直接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 四、短暂性和复发性。网络围观的生命周期是由围观者决定的。一旦失去了围观者,网络围观即告终结。短暂性是流动网络与浮躁心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有时,被冷落的围观事件会引发大规模的后续围观。网络围观的复发性显现出网络的张力和弹性逻辑,重新排列组合的信息有时会激起网民新的兴趣,时空得以延伸,网络事件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 综观网络围观现象,我们

5、可以看出,一方面,网络围观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在中国法制尚不健全的当下,网络围观起到了道德维护和推进制度完善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围观中许多民间精英的评论充满智慧和才气,既为阅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性养分,也会更大范围、更深层面地震撼许多浅薄无知的内心。另一方面,网络围观也有其消极作用。围观中被围观者不仅面临隐私可能遭到暴露的危险,而且还必须承受激烈话语带来的精神重荷。同时网络围观有时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大规模的围观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必然引起民怨的积聚而为社会的稳定埋下隐患。网络围观是一种发生于虚拟世界,

6、并有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特殊现象,我们要辩证对待,加大监管力度,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之有益于社会和人民。1.关于“网络围观”,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网络围观发生于虚拟社会场景之中,并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从而对被围观者产生直接影响。B.网络围观与现实围观相比,具有安全的话语表达环境,使围观者更容易敞开内心,畅所欲言。C.网络围观具有虚拟性、情绪性、短暂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并非彼此独立,而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D.网络围观也会显示积极的作用,仅从“暴力”的维度来概括是片面的,其对社会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7、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虽然网络围观者不是切身的直接参与,而是以延伸的视觉和情感参与围观,但是这种参与一般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心灵互动。B.跟帖这种让围观者内心想法具有有形可见性的方式,能够促成不同意见者的呼应和聚集,进而产生内心的认同与集体感,形成声势和舆论压力。C.由于处于类群体场中的围观个体在心理上得到了群体的庇护,所以肆意谩骂和苛刻嘲讽成为个人真实情绪的表现形式。D.只要辩证对待网络围观,加大监管力度,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就可以发挥它在道德维护和制度完善方面的积极作用。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

8、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自发性成为网络围观的特征之一,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围观基因,这种文化基因为网络围观提供了心理营养和惯性。B.网络围观个体的情绪性不仅会引发虚拟空间的语言暴力,有时甚至直接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从而显现网络围观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C.网络围观中的“心理群体”面对同一事件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