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374469
大小:531.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01
《《药师经》翻译新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药师经》翻译新考杨维中[摘要]《药师经》关乎药师信仰的研究。疑经的风气兴起以来,它受到了颇多怀疑,于今益盛。《药师经》的翻译,记载本来是清楚的,但由于现存对十二卷《大灌顶经》解释的分歧,一些学者以为《药师经》是中土伪造的。《大灌顶经》前九卷甚至整个十二卷具有很明显的道教特性,费长房将其著录为帛尸梨蜜多罗翻译,有怀疑空间;将作为依据的《杂录》称之为子虚乌有,甚至说是费长房的伪造,都是过度怀疑的结果,需要重新审视。20世纪初,斯坦因在今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地区发现的一批梵文佛经中就有药师经典。假定吉尔吉特地区发现的《药师经》真的是慧简所造本的
2、“回译”,时间的衔接太过紧密,不舍当时印度文化传入中土有相当长的时滞的现实,而且这个时候正是中土僧人“西行取经”的热情进发期,“回译”说更令人难于置信。澄清《药师经》的翻译问题,对中国佛教史、文化研究殊为必要。[关键词]《药师经》;佛经翻译;疑伪经;药师佛信仰;佛教中国化;中印文化;显密佛教中图分类号: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o14)06—0o80—0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佛典汉译史的诠释学研究”(12BZJO0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传佛教解经学研究”(13AZD030)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
3、:杨维中(1966一),男,陕西千阳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佛学、中国佛教史、三教哲学比较等。江苏南京210046药师信仰的主要经典依据是通称为《药师经》梨蜜”的称呼推测,他是龟兹人。的几种典籍,在佛典汉译史上共有五个译本。由帛尸梨蜜多罗于永嘉(308—313)年中来到建于历代经录记载的若干差异,在佛学研究界也有康,“止建初寺。丞相王导一见而奇之,以为吾之人将其列入“疑伪经”的范围。本人以为,这些结徒也。由是名显,太尉庾元冰、光禄周伯仁、太常论有待于重新探讨。谢幼坞、廷尉桓茂伦,皆一代名士,见之终日累
4、叹,披衿致契”。[]‘卷十三嗍下他到达建康数年之后,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因为获得当时最有权势的一般以为《药师经》有五次翻译,但由于慧简王导的赏识,他很快获得东晋士人的推崇。现存的面目不清,翻译过程未见记载,而经录称其为文献中记载了数十位名士重臣对其赞赏有加。传“抄撰”,因此,准确地讲,应该是四次翻译、一次编文中说:“周颇为仆射,领选临入,过视蜜,乃抚背译。而叹:‘若使太平世,尽得选此贤辈,真令人无恨。’第一次,东晋西域沙门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俄而额遇害。蜜往省其孤,对坐作胡呗三契,梵响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一卷,又名《药师琉璃凌云;
5、诵咒数千言,声高韵畅,颜容不变。既而挥光经》、《灌顶经》。涕技泪,神气自若。其哀乐废兴,皆此类帛尸梨蜜多罗,西域人,时人呼之为“高座”。也。”]‘营{’此事一方面表明,他精通佛教的他于东晋初至建康.很得士人的尊敬,成为东晋初梵呗和诵咒,另一方面,他的表现合乎中土玄谈人期谈玄的重要人物之一。《出三藏记集》和《高僧士的作风。然而,他又有高深莫测的一面:“蜜性传》都有传,内容大致相同。当时有传说,说他是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语言,蜜因传译,然而神国王之子,“当承继世,而以国让弟,闻轨太伯,既领意得,顿尽言前.莫不叹其自然天拔,悟得非常。而悟
6、心天启,遂为沙门。蜜天资高朗,风骨迈举,蜜善持咒术,所向皆验。”J‘卷十三‘:直尔对之,便自卓出于物”Ll}(-~t-EF98T)。从“帛尸关于帛尸梨蜜多罗的译籍,《出三藏记集》著哲学·宗教81录了两部,即《大孔雀王神咒》一卷、《孑L雀王杂神方物,二时候,三居处,四国政,五学教,六礼仪,七咒》一卷,并且说是晋元帝(317—323)时所翻饮食,八服章,九宝货,十盛列山河国邑人物。斯译。川二Po』0然现存《灌顶经》九卷,从费长房开即五天之良史,亦乃三圣之宏图。[‘下始标注为帛尸梨蜜多罗翻译。僧传记载,帛尸梨蜜多罗于成帝咸康年道宣又在《释迦方
7、志》卷一中说:“昔隋代东都(335—343)中卒,八十多岁。上林园,翻经馆沙门彦琮著《西域传》一部十史籍中提及帛尸梨蜜多罗有一位弟子,法号篇。”L6](~48er,)可见,此书是在大业(6O5__6l7)年间觅历。梁僧桔《出三藏记集》卷十三《尸梨蜜传》于洛阳完成的。彦琮又撰有《达摩笈多传》四卷,说他“又授弟子觅历,高声梵呗,传响于可能是以传记体记述了达摩笈多的事迹。这两部今”。J‘卷f三上’同书卷十二则记载曾经有《觅历书现已失传,但其体例被玄奘门下所继承。道宣高声梵记》的文章,并说“呗出《须赖《续高僧传·达摩笈多传》简略地叙述了达摩笈多
8、经》。”lJ‘卷中’慧皎在《高僧传》卷十三“经师”来华之前的情况,有可能来源于彦琮的《达摩笈多篇的论赞中说:“爰至晋世,有高座法师,初传觅传》。历,今之行地印文即其法也。”[]‘卷十三中可见,达摩笈多,南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