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当代社会--《易经》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pdf

《易经》与当代社会--《易经》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pdf

ID:54371472

大小:989.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30

《易经》与当代社会--《易经》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pdf_第1页
《易经》与当代社会--《易经》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pdf_第2页
《易经》与当代社会--《易经》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易经》与当代社会--《易经》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周易研究2014年第4期(总第一二六期)《易经》与当代社会———《易经》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陈继丽杨小军(湘潭大学哲学系,湖南湘潭411105)中图分类号:B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14)04-0094-03由湘潭大学哲学系和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易经》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4月19日至21日在湘潭大学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大陆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易学专家学者80余人。大会主题是“《易经》与当代社会”。华夏国际易道研

2、究院院长马宝善先生,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RichardJohnLynn(林理彰教授),南开大学廖墨香教授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做了主题报告。马宝善先生做了《易经象数逻辑》的报告,从《易经》哲学主、客体相互关系的立体生成角度,对《易经》所包含的天、地、人、思等诸方面的内在生成关系、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探讨,并以“法式公式”来做印证,向与会者展示了其数十年来研《易》的独特成果。成中英教授做了《论易学中的五个“三个一”之说》的报告,从本体用、天地人、象数理、德知行、精气神等五个相关层面展开深入探讨,指出从

3、象数理相互贯通的角度,探索人之所本、人之所体、人之所用的天地人本体学与宇宙论,对马宝善先生易学象数逻辑理论中的宇宙论层次、知识论层次、天人感应的修持论、德行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互动、印证和发明。Rich⁃ardJohnLynn(林理彰教授)的报告指出,郭象与王弼虽然在哲学基本立场上存在冲突,但是郭象哲学依然深受王弼《周易注》与《老子道德经注》的深刻影响。廖墨香教授论述了《周易》原理与管理决策的关系,论述了《周易》中“德行”思想的当代意义。此外,从大会提交的论文和相关研讨中,可以概括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果:一、《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方

4、面山东大学李尚信教授以丰卦为例,阐述了他解读《周易》古经卦爻辞的方法,相比于王弼、程颐注重爻象的“承、乘、比、应”而言,他更加强调卦象、卦义与卦爻辞间的整体关联性,认为卦爻辞是卦象、卦义的逻辑展开,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丰卦的主题是讲明德之丰,而其诸爻辞则主要描述了丰大之明德从被作者简介:陈继丽(1987-),女,湖南株洲人,湘潭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杨小军(1976-),男,湖南长沙人,哲学博士,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易研究·2014年第4期95遮蔽到重新复显的过程。山东大学李秋丽对宋末元初俞琰的易学思想进行了完整、系统

5、而深入的研究。她指出:俞琰援易入道,为道教内丹修炼学体系的建构汲取了营养,一是引入了太极之道,为内丹修炼学找到了本体的根据,二是将易理、易象、易数运用于道教内丹修炼,借易道来推明内丹修炼学,其易学不仅有功于易学的发展,还推动了道教理论的完善。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任蜜林对《易纬·乾坤凿度》的真伪问题进行了考证,对乾坤、四门、四正、象数观等问题与《周易》经传做了对比,挖掘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分析了《乾坤凿度》对于《周易》的源流、作者、结构等方面的独特看法。天津师范大学杨效雷教授、德州学院张金平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殷墟“易卦

6、卜甲”提出了两种新的解读方案,一是以“八宫说”、“综卦说”和“文王八卦方位说”为视角加以解读,二是从方位、八卦类象和实占的角度来解读。西华师范大学金生杨教授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巴蜀易学的成就及其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影响。他认为:巴蜀易学在中国多次学术转型的历史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湖南师范大学陈仁仁从伦理学的视角,以“人心相感”为切入点,探讨了《易经》关于言行与荣辱关系的理论架构及其意义与弊端。湖南工程学院刘军安论述了易道与《文心雕龙》之间的关联性。湖南大学兰甲云教授评述了清儒岳麓书院山长罗典的易学贡献。西南大学王化平和山

7、东大学张克宾对2013年底新近公布的“清华简”中的《筮法》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王化平对《筮法》中的某些概念与原理重新进行了注解,并分析了其卦位图、人身图的绘制理据。张克宾则指出,《筮法》只论乾坤之外六卦的四时吉凶而不论乾坤,理论上终有不完整之嫌;《筮法》八、五、九、四之爻数与四时的对应,与先秦五行说之常例相左,在爻象上也存在前后内容不相应的问题;《筮法》篇极有可能是战国中期糅合《归藏》《周易》以及某些占验之术的产物,其占断方法有些杂乱,理论上不够成熟、完善。贵州财经大学文平探讨了汉代象数学体系中的伦理思想。济南大学王毅从语

8、言学的角度,对夬卦三处爻辞作出了新的解释。她认为,“夬夬”应训作“动作不连贯之貌”;“遇雨若濡”的意思是“遇到轻细的小雨”;“苋陆”通“见陆”,是“看到高平之地”的意思。台湾成功大学林金泉对宋代王应麟《六经天文编》中的“纳甲说”和“卦气说”条文,逐一释义,深入、详细地探讨了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