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检测试题 附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镇(街道)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二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检测试题附解析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2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2分。一、拼音部分(共1大题,每题5分,共计5分)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黑白相间(jiān jiàn) 盛(sh
2、ènɡ chénɡ)米饭 水分(fèn fēn)好(hào hǎo)学 垂(chuí cuí)着头 花骨(ɡǔ ɡū)朵二、基础知识(共4大题,每题5分,共计20分)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示例:(逮)蝈蝈()明月()蜻蜓()夕阳()星星()野菜()蘑菇()野果()松鼠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是()。①星期天上午,我去找李明打篮球,______他走亲戚去了。②冬去春来,山上的冰雪______了。汇成一条条小溪,从山上流下来。③这位音乐家最高兴的______获得了大奖,_____在音乐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A、恰
3、好溶化不仅而且B、恰好融化不是而是C、恰巧融化不是而是D、恰巧溶化不仅而且3、选字组词。4、比一比,再组词。园()进()带()圆()近()戴()三、识字辩字(共1大题,每题6分,共计6分)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氵:()()()亻:()()()辶:()()()虫:()()()四、连一连(共1大题,每题5分,共计5分)1、词语搭配连一连。冻得直冒汗细长的窝热得直打哆嗦雪白的葫芦藤冷得像冰窖暖暖的小花五、完整句子(共1大题,每题6分,共计6分)1、看图,扩写句子。第4页共4页1.什么在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2.什么在哪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什么时候,什么在哪里怎样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排列句序(共1大题,每题6分,共计6分)1、句子排序。()奶奶说:“这孩子到底长了一岁,懂事多了。”()奶奶乐呵呵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包,说是给我的压岁钱。()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奔到奶奶身边,祝奶奶健康长寿。七、综合题(共2大题,每题5分,共计10分)1、有趣的动物(口语交际)。鹦鹉会学人说话,萤火虫能发出亮
5、光,松鼠的尾巴好像降落伞……动物走有趣!你喜欢哪种动物?它有趣在哪?先想好要讲的内容,再说给同学们听。听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2、主题探究。为别人着想提示:说明为别人着想的好处。例如,《从现在开始》中的袋鼠和猫头鹰没有为别人着想,让大家叫苦连天;小猴子为别人着想,就得到了大家的拥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八、阅读题(共3大题,每题5分,共计15分)1、阅读天地。晒被子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
8、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