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度单位米教案.doc

认识长度单位米教案.doc

ID:54234535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5

认识长度单位米教案.doc_第1页
认识长度单位米教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认识长度单位米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识长度单位---米》教学设计《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对于二年级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学习起来会感到有点抽象。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

2、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估算的能力。3、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米用M表示,知道1米=100厘米。难点:认识米的长度单位,知道米的实际长度。【教学准备】课件、1米长的纸条八条、米尺【设计理念】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

3、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厘米:1、在尺子上分别找出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度。2、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度。【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3、教师过渡语:小朋友真棒,对厘米的认识真好,那谁能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帮老师一个忙呢?二、量一量讲台的长度,看谁量得又快有准确。1、请一名学生上来并用自己的学生尺跟老师(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讲台的长度。2、提问:谁快点?(老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吗?(可能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老师用的尺子长或老师用了米尺)3、引出米尺

4、并认识米尺:请学生观察米尺是怎样的?与学生尺有什么不同?4、小结:米尺与学生尺一样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上面都有数字和刻度线,都是从0开始(0是起点),量物体时都是把尺子的起点(0)对准物体的一端,并与物体平衡,然后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米。【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进行比赛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求知欲望,对于米尺更感兴趣,渴望认识学习的情感。三、学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并感知1米=100厘米。

5、3、汇报交流学习结果:请各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得出1米=100厘米。【设计意图】在建立"米"的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不易完成操作,就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在小组里利用自己的学生尺,合作测量1米长的纸条有多少厘米。(学生利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1米长的纸条进行测量,纸条上有10个大格,要求学生测量出每个大格之间有几厘米长,然后再数数一共有几个格,是几厘米。四、练习巩固:1、请出一名学生,教师用长纸条测量该学生的身高,并估一估该生大约多高?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测量各自的身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利用自己刚才测量出来的长纸

6、条为组里其他同伴测量身高,让每个学生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始终。五、知识运用:1、课件出示练习:(1)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要求学生用手比划)【设计意图】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有所经验积累。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出厘米和米的长度,切身感受实际的长度,对区分厘米和米单位的机会,注重学生

7、个体参与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有效参与,大大提高学习效率。(2)完成练习纸上的练习: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②1米=()厘米100厘米=()米5米=()厘米200厘米=()米③测量较长的物体是,我们一般用()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用()作单位。【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六、卷尺(简单介绍)七、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要测量物体时可以用学生尺或米尺,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尺方便些,如果

8、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尺比较方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