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234397
大小:87.9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5
《致橡树说课稿.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致橡树》说课稿京山县职教中心赵荆京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致橡树》是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爱情诗代表作。作为“朦胧派”的诗作,它不像常见的爱情诗那样直抒胸臆,而是跳出一般爱情诗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拷问与判断。 中职生正处在诗意盎然的年龄,也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这首诗学习有利于促进其健康情操的形成,也
2、有利于在对诗情的赏鉴中启发、引导他们思考人生。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 1.知识目标:掌握朦胧诗的特点,尤其是意象运用、象征手法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现代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对平等独立的爱情的憧憬,以及对“人”的关切之情,并希冀由此赢得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教学重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意象象征意义的分析。 三、教法和学法 朗读讨论评说相结合。诗歌是需要朗读的,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更是在不同的读中去体会。诵读法是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可以说是本节课自始至终贯彻的一条原
3、则。另外,讨论、评说也是本节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 学法上,我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在互动、对话、共享基础之上的共同赏鉴,师生共同成为学习者。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诗句例子引出爱情——这个千百年来不变的主题,借以导出代表新时代新的爱情观念的作品。 (二)、介绍作者及朦胧诗 (三)、诵读 1、老师范读,正音正字。 2、自由朗读,体会节奏和韵律。 3、指名朗读,适当评价,并由此
4、引出整体感知的问题。 (四)、整体感知 1、思考:全诗中有两个人称代词,是哪两个?它们在诗中具体指什么? 2、诗的题目是《致橡树》,“致”是什么意思呢? 通过对诗中两个主要意象和对题目的解读理解诗歌的主题。 (五)、文本探究 1、请一女同学朗读从开始到“不,这些都还不够”。 (1)请同学找一下这部分有哪些意象? (2)那么对这些意象,诗人持什么态度呢?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3)我们已经知道诗人对这些意象是持否定的态度但是诗人否定的程度一样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凌霄花”和“鸟儿”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爱情观?以致于诗
5、人对这些爱情观如此坚决的否定呢? 通过这些问题和讨论,让学生自主分析,依此来理解诗歌前半部分所批判的爱情观。由被否定的爱情观顺利成章的过渡到作者倡导的爱情观上 2、请另外一位女同学读至“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⑴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同学讨论、回答) ⑵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⑶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⑷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通过反复的朗读和问题的引导带
6、动学生探究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方面,以及这两棵树的形象所包含的的深层次的含义。 3、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足下的土地。 最后教师总结评说诗人笔下的爱情观。 (六)、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不仅局限在课本上,语文学习是为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奠定基础,故联系现实生活,分析探究社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此设计个拓展: 结合学生早恋现象,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地看待爱情,并且要看到我们并非只有爱情可以关注,在爱情之外还有亲情、友情、同窗之情等。
7、 五、板书设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