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_马晨晨

食源性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_马晨晨

ID:5416006

大小:894.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0

食源性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_马晨晨_第1页
食源性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_马晨晨_第2页
食源性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_马晨晨_第3页
食源性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_马晨晨_第4页
食源性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_马晨晨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源性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_马晨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论述食品科学2008,Vol.29,No.09643食源性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马晨晨,李柏林,欧杰*(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0090)摘要:群体感应效应(Quorumsensing)是指微生物细胞内通过相应的感应系统感应细胞外的小分子自诱导剂的浓度从而感知菌群密度的大小,当菌群密度达到一定的阀值时激活一系列的目的基因并表达相应的特性的方式。本研究阐述了各类细菌的感应调节系统,自诱导剂的种类及相应的表型,概述群体感应效应对防止食品腐败,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以及其对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应用指导意义。关键词:食源性细菌;群体感应效应;自诱导剂;风险评估QuorumSensinginFo

2、odborneBacteriaMAChen-chen,LIBai-lin,OUJie*(College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OceanUniversity,Shanghai200090,China)Abstract:Quorumsensingisacell-cellcommunicationmechanismbywhichbacteriacounttheirownnumbersbyproducinganddetectingtheaccumulationofasignalingmoleculethattheyexportintotheire

3、nvironment.Thisreviewfocusedonquorumsensingsystemofgram-positiveandgram-negativebacteria,autoinducers,physiologicalfunctionsandcorrelationwithfoodspoilage,growthrestrainofbacteriaandthemicrobiologicalriskassessmentoffoodbasedonquorumsensingsystem.Keywords:foodbornebacteria;quorumsensing;autoindu

4、cer;riskassessment中图分类号:TS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630(2008)09-0643-05群体感应效应首先是由Hasting等[1]在20世纪70年间的信息传递将会成为防止食品腐败及抑制腐败菌生长代发现的,他们发现与鱼类共生的发光细菌Vibrio的有效途径。风险评估的过程必须基于以下步骤:目的fishcheri和Vibrioharveyi的发光机制与其细胞浓度有陈述—危害识别—暴露评估—危害特性—风险描述—正关,当这类细菌单独生活在海洋中时,其细胞密度很式报告生成[3]。其中危害特性指危害作用以及可能计量低约5CFU/ml,此时仅有很少的细

5、胞参与发光,而在的评估。食源性细菌群体效应中自诱导剂的量的变化与某些海水鱼类的发光器官中,这种发光细菌的密度达到此类细菌量的变化以及特性的表达息息相关,因而它对109~1010CFU/ml,而此时所有细菌均够表现发光的性风险评估有着一定的参考及指导意义。另外自诱导剂的质。“自诱导剂”(Autoinducer)是微生物之间发生群体监测对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亦具有辅助作用。感应效应的关键物质,微生物通过这种小分子物质的分泌,释放,感应来进行种内及种间相互交流并完成某1革兰氏阴性菌的群体效应种特性的表达。当自诱导剂浓度达到一个阀值(quorum)1.1LuxI-LuxR调节系统时细菌细胞内相应

6、的感应系统会接受这一信息并激活一[2]革兰氏阴性菌中典型的系统为LuxI-LuxR调节系系列的调节基因从而表达某种特性。经过多年的研究统[2-4],此系统为费氏弧菌调节生物发光的典型系统人们发现细菌之间通过分泌并感应一种小分子物质来判断菌群的密度,并以此小分子物质的浓度的某一特定值(图1)。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都有与此类似的调节机为阀值来调节细菌的自身状态并表达相应的特性,并且制,其自诱导剂为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的衍生物(N-acyl-很多细菌中都存在这类似的机制。研究表明食源性细菌homoserinelactones,N-AHLs),此类自诱导剂是水溶通过种内或种间的信息交流来表现某种特性

7、并导致食品性,膜透过性分子,它可以自由出入细胞膜以保持膜腐败变质,因而通过某种途径干扰或控制食品中微生物内外浓度的一致,被称为第一类自诱导剂AI-1。收稿日期:2008-05-18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52B05);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T1102)作者简介:马晨晨(198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E-mail:machenchen221@163.com*通讯作者:欧杰(1964-),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