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毛细现象解释酒精灯燃烧

学生用毛细现象解释酒精灯燃烧

ID:5413123

大小:366.6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10

学生用毛细现象解释酒精灯燃烧_第1页
学生用毛细现象解释酒精灯燃烧_第2页
学生用毛细现象解释酒精灯燃烧_第3页
学生用毛细现象解释酒精灯燃烧_第4页
学生用毛细现象解释酒精灯燃烧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用毛细现象解释酒精灯燃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④学生用毛细现象解释酒精灯燃烧、树枝插在红色水中插久了变色的原因。“科学是探求意义的过程”(爱因斯坦)。作为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是围绕解决问题,采用一定的方法问题进行学习。学生的探究是需要方法引导的,这种引导将经历“有结构的探究指导性探究自由的探究”的过程,逐步放开。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观看了这堂课后,兴奋地说:“我终于看到了儿童真实的探究。这里真是课堂改进的天堂。”照片:外国专家在课堂上如果文章要分两部分的话,下面为第二部分,题目不变。3.在“变式”体验中建构原理----中学物理《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形状各异,但都绕一

2、个点转动,这个点称为支点。杠杆受的力分为动力和阻力,支点到动力或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是阿基米德发现力学规律的得意之作,他得出了著名的杠杆原理。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建构概念、原理,是当前理科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之一。可是一到现实的课堂,杠杆原理与认知建构理论就怎么也不能相映成趣:①力臂的定义比较抽象,总是由教师给出、学生记住;②杠杆平衡的条件还是教师演示,学生验证。那么能否通过适当的教学处理,让学生能生动地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有效地建构物理概念呢?物理研究小组对杠杆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的

3、调整。●从“扁担挑物”到水平杠杆的平衡条件最简单的杠杆是水平杠杆。学生早就有了扁担挑东西的生活经验,只要稍作概括,就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水平杠杆。扁担挑物水平杠杆:支点、水平力臂、重力12在水平杠杆模型中,力臂是“具体”的,与生活经验完全一致,因此不会成为学习的难点。这样,学生就可以避开难点,集中探索支点两侧力臂、重力这4个物理量的关系,下面是学生在课堂上做物理实验填写的记录单:实验序次重力F1力臂L1重力F2力臂L2①32②23③④⑤⑥学生经过亲自实验,获得一批数据,然后相互合作探讨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水平杠杆平衡的条件,即重力与力臂之

4、间两两乘积相等(F1L1=F2L2)或反比例(F1:L2=F2:L1)。在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师生行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改进前,先是由教师口头讲解或实验演示,得出上述平衡条件,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手册的要求验证这个规律。改进后,学生变得主动起来,从直觉感知出发,通过简化设计了的实验,变验证为自觉探求,亲身体验了科学家(如阿基米德)发现客观规律的过程,这样的科学加工的方法(图6),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与研究中很具普遍意义和思想的价值。直觉感知设计实验探索规律扁担挑物水平杠杆符号表征(生活经验)(因素简约化)F1L1=F2L2图6体验科学家发现规律的过

5、程●杠杆原理与力臂定义的修正水平杠杆是个简单的模型,把其中一端的重物换为弹簧秤竖直往下拉,结果仍然符合前述的杠杆原理。改变弹簧秤的方向,如下图所示斜拉。这时学生会13发现,他们原来归纳得出的结论怎么不适用了,这一“错误”引起认知冲突。经过充分讨论,学生自行修正了力臂的定义——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上图虚线所示),这样杠杆原理仍然成立。最后,教师适时介入,介绍生活中的杠杆(见下图),加深学生对于阻力、动力、阻力臂、动力臂的理解。撬石头大力订书机在力臂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行为的改变表现在:改进前,教师一开始就硬性灌输力臂的定义,由于概念比较抽象,

6、学生常常不知其所以然,这就容易导致被动接受。改进课中,教师在学生对力臂意义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了一种“变式”——用弹簧秤斜拉,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完整地有效地建构起力臂的概念,准确领悟杠杆原理的内涵。4.设计“铺垫”引导探究----中学数学《勾股定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勾股定理的教与学是数学教改的晴雨表: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数学课程中的严格论证、后来提倡的“量一量、算一算”、之后的“告诉结论”、“做中学”,直到现在的探究式等,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都有各自的追求。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数学计算、数学论证乃至数学推断等能力,勾股定理的教学正

7、是一个恰当的例子。为实施探究水平的教学,研究者对教师日常的课堂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师虽有探究式教学的理念,但在师生行为的设计上有两个难解的困惑:①通过度量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计算它们的平方,再归纳出222a+b=c,由于得到的数据不总是整数,学生很难猜想出它们的平方关系,因此教师常常把勾股定理作为一个事实告诉学生;②勾股定理的证明有难度,一般来说学生很难自行探究,寻得解决的方法。14①一项对澳大利亚、捷克、香港和上海四地勾股定理的课堂教学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是把勾股定理作为一个事实(知识)告诉学生,只字未提证明,捷克和香港虽然介绍了多种

8、证明方法,但事实上只是通过演示手段,让学生直观地确认所发现的关系。可见,直接让学生猜想和证明勾股定理是有困难的。事实上,多数教师教勾股定理,基本采用讲解的方式,在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