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ID:5407990

大小:2.49 MB

页数:161页

时间:2017-12-10

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总说明1.1.工程概况1.1.1.工程简述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是汉江中下游的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部分闸站改造、整治局部航道等四项治理工程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的是对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影响的闸站进行改造,恢复和改善汉江中下游地区的供水条件,满足下游工农业生产的需水要求。本招标项目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东荆河倒虹吸土建及金结、电气设备与安装工程,合同编号为HBNSBD-ZZ01-2011-04。谢湾倒虹管工程位于汉江干堤右堤桩号223

2、+000m(进口),东荆河左堤桩号0+600m(出口)处的大堤外东荆河河道上,全长1027m;进口引水渠接沿堤河长225m,出口输水渠通百里长渠长1150m。东荆河倒虹管主要建筑物为2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相应分属3级。(1)倒虹管倒虹管由进口闸室段、管身段和出口闸室段三部分组成。进口段由沉砂池、进口八字墙、闸首段组成。管身段水平投影总长934.08m,采用1孔3.5×3.5m钢筋混凝土箱涵,管身底板、顶板、边墙均厚0.7m。管出口闸室段,长12.0m,闸底板高程27.20m,底板厚1.0m,边墩厚0.8m。管身最小填土厚度2m(外江河床最

3、低处),每段间设永久性伸缩缝,采用紫铜片止水,伸缩缝下设60×80cm钢筋混凝土垫梁。(2)进、出口渠道倒虹管进口渠道长249.1m,底宽为5.0m,边坡1∶2.5,进口渠道纵坡1/20000,闸室前端渠底高程为27.20m。倒虹吸穿东东荆河后进入谢湾灌区,须新建渠道与百里长渠连接,渠道全长1193.2m。倒虹吸出口渠道采用全断面混凝土衬砌,护坡为8cm厚混凝土护坡。渠道出口河岸两侧均采用C20混凝土预制块护岸。(3)跨渠农用桥桩号1+778.3处为村级连通道路,需新建一座跨渠农用桥,为整体式现浇混凝土板桥,桥面宽4.5m,跨度24.0m

4、,共3跨,单跨长8.0m,闸墩宽1.0m。(4)金结及电气设备安装本标段金属结构部分主要包括谢湾倒虹管进、出口涉及的金属结构设备采购、安装及调试。本工程所有拦污栅、闸门及埋件外露表面均采用喷锌防腐处理。埋件不锈钢止水面、定轮踏面和铸钢轨道等加工面不需作防腐处理,只进行油脂保护,防腐费用包含在制作单价中。本标段电气包括东荆河倒虹管的电气设计。本标段主要工程量包括:土方开挖36.3627万m3,土方填筑23.5646万m3,砌石3400m3,混凝土2.4522万m3,钢筋制作安装1613t,机电设备安装、金属结构设备安装等。1.1.2.气象水

5、文与工程地质1.1.2.1.气象水文闸站改造项目区位于汉江流域,冬季受欧亚大陆冷高压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具有明显季节性,冬有严寒夏有酷热。闸站改造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69~1209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46~1447mm,多年平均气温15.4~18.1℃。汉江流域年降水量呈现南岸大于北岸,上、下游大中游小的地区分布规律。从降雨量年过程线分析来看,主要有三个高峰:第一个高峰从4月下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为春汛;第二个高峰从6月下旬开始,于7月上中旬达到最高值,为夏汛;第三个高峰从8月下旬开始,于9月上旬达到最高值,结

6、束于10月上旬,为秋汛。其中夏汛峰值最高,秋汛次之,春汛最小。站址处施工期分期洪水成果见下表:东荆河潜江站施工期设计洪水成果表流量:m3/s施工期P=5%P=10%P=20%11~3月54936721911~4月5593792301.1.2.2.工程地质谢湾倒虹管址区位于汉江干堤右堤桩号223+000m(进口),东荆河左堤桩号0+600m(出口)处,为汉江冲积形成的一级阶地;其进口处堤内地形平坦开阔,地面高程在30.40~30.90m左右;出口处堤内地形平坦,地面高程31.20~32.80m左右;大堤两侧堤内沟渠纵横。管身段东荆河床宽60

7、0~900m,最低高程26.48m,因冲积形成的高漫滩高程37.10m左右。大堤高程左堤42.01m,右堤41.92m。根据地质钻孔资料显示,倒虹管址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其岩性相变较大,地层从上至下可分为以下几层:①素填土(Q4s):分布在大堤堤身及两侧平台上,主要成份为灰、黄褐色壤土、粉质壤土和砂壤土,均一性较差,结构较密实,厚2.00~10.00m左右。②粉质壤土(Q4al):灰黄色,夹褐色、灰褐色砂壤土和粉细砂透镜体;分布广泛,其相变较大,且厚度变化也较大;分四层出露于地基土层中,第一层分布在堤外河床的上部,厚1.60~3.

8、50m左右,底板高程31.46~34.43m左右。第二层主要分布在汉江干堤的右堤附近,在堤内外均有出露,其间夹有砂壤土和粉细砂透镜体,一般厚2.30~4.10m左右,底板高程23.01~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