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025269
大小:9.64 MB
页数:76页
时间:2020-04-28
《胃部疾病CT表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胃部疾病胃的正常解剖、生理及X线表现胃的解剖X线表现:分型:牛角型、中间型、瀑布型、无力型分部: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前庭部、幽门前区、小弯、大弯、角切迹、胃下极)胃壁结构:粘膜层(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纤维层、环肌层、纵肌层浆膜层:在胃外的表面粘膜皱襞:胃底:网状体部:平行(小弯侧),≮5cm,锯齿状(大弯侧)窦部:平行、横行、斜行微皱襞:胃小区,1~3mm,圆形、长圆形、多角形胃小沟,<1mm胃的生理:储存、消化和转运食物的作用,通过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功能完成胃蠕动:每20秒一次,为环肌有节律的收缩,由浅而深,一个视野可见
2、2~3个蠕动波胃排空:常规钡餐1.5~2h排空,6h如胃内存有20%以上者为幽门梗阻病变基本X线表现:轮廓改变:龛影(壁龛、钡斑)充盈缺损粘膜皱襞改变粘膜破坏:粘膜中断,由恶性肿瘤所致粘膜皱襞平坦:可因肿瘤或水肿所致粘膜皱襞增宽、迂曲:肥厚及肥大(炎症),增宽迂曲(静脉曲张)粘膜皱襞纠集:皱襞从四周向病变区集中胃小区:正常、异常管腔大小改变:扩张、狭窄位置改变:受压移位、先天异常功能改变:张力改变蠕动改变运动力改变分泌改变胃部常见疾病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新生儿较常见的疾病,也是婴儿最常见的呕吐原因之一临床资料:多为足月正常婴儿,呕吐为主要症状,呕
3、吐特点为生后2~3周开始出现,渐加重至喷射状病理:病因:幽门肌间神经发育异常或变性,致幽门开放不良炎症刺激、功能失调致幽门管通过受障幽门肌肉肥厚病理:幽门管各层组织肥厚增生幽门管延长、狭窄幽门不同程度梗阻,幽门粘膜水肿影像学表现:腹部平片:胃泡扩张,胃内滞留液逐渐增多钡餐造影:幽门管阻塞征象,胃扩大,排空延迟幽门管细长环肌肥厚产生的征象:肥厚的环肌对胃窦一侧压迫,对十二指肠球底部等产生压迹胃炎慢性胃炎临床资料:成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因不清楚,临床表现不一致,常见有食欲不佳、餐后饱胀、上腹不适、上腹钝痛等病理改变:粘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
4、润、纤维增生粘膜增粗、增厚、变高、迂曲或息肉样凸起胃腺体变化-肥大增生(肥大性胃炎);腺体萎缩变小(萎缩性胃炎);炎性浸润仅限于粘膜表层(浅表性胃炎)影像学表现:钡餐检查示粘膜皱襞增粗、迂曲,界限模糊胃小区大小不一致,形态不规则,胃小沟增宽,密度不均匀肥大型胃炎时粘膜皱襞宽度和高度明显增加;浅表型胃炎,X线改变不明显;萎缩性胃炎示胃粘膜皱襞减少、平坦胃窦炎:是一种不明原因,局限于胃窦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人。其症状为中上腹或右上腹隐痛、胀痛或难以忍受的疼痛。可类似溃疡病的节律性疼痛,少数可有小消化道出血影像学表现:胃窦激惹粘
5、膜皱襞增宽、迂曲,有时呈息肉状透光区粘膜皱襞紊乱粘膜的柔软性欠佳胃窦向心性狭窄胃溃疡临床资料: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其危险性在于有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也会有恶变可能。多发于成年人,临床上以长期反复发作的上腹痛,痛为钝痛、胀痛、刺痛和烧灼痛,有时也可有放射痛,进食后痛可缓解部位、种类:最多发生于胃小弯角切迹附近,幽门前区次之,大弯侧少见分类:急性、慢性(以病程分)浅溃疡、深溃疡(以病变深度分)单发、多发(以病灶数目分)影像学表现:直接征象(代表溃疡本身改变):龛影:钡斑、壁龛粘膜改变:水肿
6、、纠集龛影周围胃壁改变:粘膜线、狭颈征、项圈征间接征象(代表溃疡造成的功能和疤痕改变):功能性改变:痉挛切迹胃分泌增加蠕动增加或减弱龛影处有不同程度压痛疤痕性改变:胃小弯缩短幽门狭窄梗阻胃小区的改变间接征象(代表溃疡造成的功能和疤痕改变):功能性改变:痉挛切迹胃分泌增加蠕动增加或减弱龛影处有不同程度压痛疤痕性改变:胃小弯缩短幽门狭窄梗阻胃小区的改变预后:溃疡愈合溃疡恶变特殊部位溃疡胃窦溃疡:局限性胃炎盘状龛影高位溃疡(胃底或贲门部)幽门溃疡:溃疡小而浅幽门管延长幽门管偏位,十二指肠球底部畸形幽门狭窄、梗阻特殊部位溃疡胃窦溃疡:局限性胃炎盘状龛影
7、高位溃疡(胃底或贲门部)幽门溃疡:溃疡小而浅幽门管延长幽门管偏位,十二指肠球底部畸形幽门狭窄、梗阻特殊部位溃疡胃窦溃疡:局限性胃炎盘状龛影高位溃疡(胃底或贲门部)幽门溃疡:溃疡小而浅幽门管延长幽门管偏位,十二指肠球底部畸形幽门狭窄、梗阻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40~60岁男性,男女之比为3~4:1。以胃窦部为好发部位,其次是胃底及贲门部。早期无特殊症状,一般可有胃痛、胃部不适、胀满感、恶心、呕血或黑便。晚期可出现恶液质及腹部包块病理:起自于粘膜的上皮细胞,大都为腺癌,其他尚有粘液细胞癌、鳞癌和类癌等早期胃癌的病理改变:仅浸润于粘
8、膜和粘膜下层,无论病变范围大小及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分型:隆起型(Ⅰ型):病灶向腔内隆起,高度>5mm表浅型(Ⅱ型):浅表隆起型(Ⅱa型):病变隆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