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通史版考纲顺序.pdf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通史版考纲顺序.pdf

ID:54018589

大小:1.96 MB

页数:67页

时间:2020-04-28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通史版考纲顺序.pdf_第1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通史版考纲顺序.pdf_第2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通史版考纲顺序.pdf_第3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通史版考纲顺序.pdf_第4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通史版考纲顺序.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通史版考纲顺序.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古代中国的政治的制度考点1:必修1第1课夏商的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2.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实权,但是控制有限.(2)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二.封邦建国---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一)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地方制度。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

2、国的封国制度。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姻亲②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按血缘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④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二)宗法制1、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3、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考点2:必修1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前221年)条件: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B.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C.经商鞅变法后秦国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专制特点:皇位

4、终身和世袭;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尊)。1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是秦代设置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的特点: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

5、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原因(必然性):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借助政权维护自己的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考点3:必修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三省六部制(1)运行机制: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2.宋朝:分相权:“中书门下”—--行政、枢

6、密院—军事、“度支、盐铁、户部”—--财政3.元朝:一省制既中书省,宰相权势过重二.选官制度1、汉朝选官制度: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制: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3、隋唐宋元科举制度: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政府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积极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作用: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4、选官

7、、用官制度的变化时期夏商周战国西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清察举制、征辟方式世袭制(世官制)军功爵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制依据血缘军功品德门第才学2(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才方式由推选举荐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选拔演变(2)人才选拔逐步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开、公平、客观的原则趋势(3)科举制度实行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其消极作用日益明显三、监察与谏议1.秦朝“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掌管监察2.汉武帝:A.中央由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B.地方上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3.隋唐时期正是形成谏议

8、制度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4..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5..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啦,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