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

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

ID:53962619

大小:454.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20-04-11

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_第1页
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_第2页
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_第3页
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_第4页
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_第5页
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_第6页
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_第7页
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_第8页
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_第9页
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央回风立井掘进作业规程(修改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丹县新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回风立井施工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一、工程概况:中央回风立井位于约3号钻孔东北80米处,为新凿井筒,地表均为戈壁、临时建筑,井下巷道均未施工。二、工程名称及技术参数该工程名称为中央回风立井。中央回风立井坐标为X=4288193.408,Y=34413092.342,Z=1825.50m(井口),井筒0倾角90,井筒直径3.5m,净断面积9.6㎡。三、施工的目的及用途1、中央回风立井担负矿井一采区回风任务,兼作井下人员安全出口。。2、中央回风立井服务年限为9.1年。四、巷道设计工程量中央回风立井总工程量460m,井颈段25m,正常段435m。和正顶槽、正三槽、正

2、中槽、正二槽、正底槽煤层相通。五、开竣工时间:2015年11月开工至2016年8月完工,工期10个月,进度平均46米/月。六、编制依据1、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山丹县新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平坡三、五号井初步设计》2、以兰州中诚信工程安全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中央回风立井井颈及井筒结构平剖面图》施工图纸为依据3、《平坡三五号井中央回风井井壁结构纵剖面图、断面图》4、《平坡三五号井中央回风井井筒地质预想柱状图》(参照约3钻孔,井筒布置在约3钻孔附近)5、《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6、《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7、《煤矿建设安全规范》(A

3、Q1083-2011)8、《煤矿安全规程》(2014版)1陕西德源矿业投资有限公司驻山丹县新唐矿业三、五号井项目部第二章地质概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山丹县平坡煤矿三、五号井田,原属于平坡煤矿之一部分,位于山丹县城西南约10km处,行政区划属山丹县清泉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0°58′45″~101°01′01″北纬:38°41′06″~38°45′06″,井田面积13.1512平方公里。山(丹)--民(乐)公路通过本井田,并在山丹县城与国道312线相接。自山丹县东距武威174km,西距张掖市60km,对外交通便利。本区地貌为平缓的丘陵地带,丘陵顶部多呈椭圆形,东西走向,其相对高差

4、10~20m,地形总的趋势东南高而西北低,矿区海拔最高为1820m,最低为1767m。本区矿区南面有祁连山,山势陡峻终年积雪;矿区北面有龙首山,主峰狼亚巴顶海拔为2796m;在南北二山之间形成了狭长的平原及丘陵地带,即为河西走廊地区,平坡煤矿即位于丘陵地带之上。另在矿区东北边缘,由于后期岩浆活动而产生较新的山势,如嘹高山、眉毛山,海拔在2058m,该区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相互平行排列。第二节气候条件矿区无常年性地表迳流,仅在暴雨期有暂时性洪水。气候属大陆性干燥气候,多风少雨,据甘肃省山丹县气象观测资料,日温差20℃左右,夏季最高温度35.5℃,冬季最低温度-24℃。平均年降水量208.

5、5mm,年蒸发量2009.7mm,气候干燥,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无霜期80~160天,冰冻期为当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最大冻土深度0.68m。春秋两季为多风季节,风向以西北风和东南风为主,最大风力可达7~8级。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g)为0.10,对照地震烈度7度。第三节地质条件1、井筒穿过表土层及岩层特征由上至下分别为:(1)、第四系酒泉组(Q2j)不整合于临夏组之上,构成区域内大片戈壁滩,砾石多为变质岩及火成岩,一般厚度在50m左右,黄土一般在山头北坡,平均厚度2m左右。现代冲积土,分布于戈壁滩中低洼平坦处,厚2~3m。2山

6、丹县新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回风立井施工作业规程(2)、第三系临夏组(N2l)与下伏老地层均呈不整合接触,底部有一层淡红色石灰岩,厚度1米左右;往上为石灰质胶结的浅灰色砂岩,上部为浅红色砂质土及粘土层,厚度变化很大。(3)、二叠系(P)a、二叠系下统大黄沟群(P1dh)下段(P1dh1),主要为紫灰色砂岩,呈细粒状,间夹砾岩及砂质页岩,本层底部为一层6米细砾岩,绿色泥质胶结而疏松,为太原群与大黄沟群分界之标志层(K4),共厚75m。上段(P1dh2),主要为灰色、紫灰色粗砂岩及砾质砂岩互层,砾径3~4cm,其底部为砖红色细砂岩,砂质胶结,有很多长石风化之斑点,厚为10米左右,为平坡煤系

7、之标志层(K5),其上为P1yg中部一层紫色粗砂岩,铁质胶结,表面风化疏松,内含微量白云母及绿色矿物,为平坡煤田标志层(K6)。本群地层厚度119m。b、二叠系上统窑沟群(P2yg)主要为紫红色砾质砂岩及灰色粗砂岩,呈块状,底部为一层厚30米的紫红色砾质砂岩,砾石大小不均,分布极不规律,砾石多为石英为主,为标志层(K7),其上为浅灰色砂岩,砾质砂岩互层。(4)、石炭系上统太原群(C3ty)为平坡煤田的含煤地层,出露于平坡向斜西翼之边缘地带。本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