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956477
大小:9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1
《山东省宁津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省宁津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部分:(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苔痕(tái)德馨(xīn)亵玩(xiè)垂髫(tiáo)B.案牍(dǔ)甚蕃(fán)篆章(zuàn)箬篷(ruò)C.隐逸(yì)西蜀(sǔ)俨然(yán)诣太守(yì)D.陋(luò)鸿儒(hónɡ)濯清涟(zhuó)壬戌(yèn)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2分)A.惟吾德馨(高尚)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亭亭净植(种植)濯清莲而不妖(洗涤)C.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D
2、.罔不因势象形(无不)曾不盈寸(满)3.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B.无丝竹之乱耳C..处处志之D.左臂挂念珠倚之4.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是()(2分)A.诎右臂支船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C.便要还家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
3、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是()(2分)A.《陋室铭》—周敦颐—宋代B.《爱莲说》—刘禹锡—唐代C.《核舟记》—张潮—明代D.《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7.古人收集的作品,其命名有以下几种情况。A.作者籍贯B.作者姓及尊称C.作者的字D.作者的号5用心爱心专心E.作者的官职F.出书的年号G.作者的封号H.作者的谥号指出下列书名(加点处)各属哪种命名方式,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4分)①《周元公集》()②《柳河东全集》()③《稼轩长短句》()④《杜工部集》()8.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造化/
4、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课文内容填空:(12分)(1)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 。(2)_________所记载的核舟虽然极小,但所雕人物却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例如佛印就强调他“____________,神情与苏黄不属”,船尾居左的舟子不仅动作生动——“左手抚炉”,而且“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5、《桃花源记》中描述桃花林的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陋室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二、阅读部分:(40分)(一)(13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4)便要还家: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5用心爱心专心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问今是何世 ②当是时,妇手拍儿声C.①不复出焉 ②皆出酒食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7、)(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13.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1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二)(16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8、蕃。晋陶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