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908490
大小:534.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7
《中国农田作物植被碳储量研究进展-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环境学报2014,23(4):692.697http:Hwww.jeesci.corn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E—mail:editor@jeesci.corn中国农田作物植被碳储量研究进展罗怀良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Jii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jii成都610101摘要:作物植被碳储量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田作物植被碳储量的估算主要采用参数估算法、遥感资料反演法和环境参数模型法。通过对中国近几十年来全国和区域尺度作物植被碳储量的估算研究,获得了一些作
2、物的经济系数、含碳率和作物收获部分水分系数等估算参数值,探讨了遥感反演和环境参数模型方法,并提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调整作物结构和加强作物秸秆利用等固碳措施。目前对中国农田作物植被碳储量的估算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获取的估算参数尚不充分,估算方法和模型有待完善,对作物植被碳储量变化的源/汇效应尚未取得统一认识。虽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储量(密度)普遍大于作物植被碳储量(密度),但作物植被碳储量仍然是一个数量可观、并有增加潜力和可能的碳库,其大小及秸秆利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土壤碳库。因此,对农田作物植被碳储量应分时段和区域具体分析,才能认识
3、其源IfF_效应。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作物植被碳储量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估算方法;加强作物植被碳储量估算及固碳措施的区域个例研究,探索不同空间尺度作物植被碳储量的尺度转换;开展作物碳储量动态及固碳机理的综合研究。此外,还应就气候变化与作物植被碳储量的相互耦合关系进行探讨。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作物;碳储量;碳密度。中图分类号:S718.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906(2014)04.0692.06引用格式:罗怀良.中国农田作物植被碳储量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4):692—697.LUOHuailiang.A
4、dvancesoncarbonstorageincropsofChina[J].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2014,23(4):692—697碳循环已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素控制,从而构成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李长生,与热点问题。而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变化是全2000)。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球碳循环中最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方面,在土壤碳储量及固碳方面,而对作物植被碳储量的已成为IGBP、WCRP和IHDP等国际重大科学计划的关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综合研究明显不足主题(Nakiceno
5、vic和Swart,2000;高志强和刘纪远,(鲁春霞等,2005;朱咏莉等,2004;Wang等,2004;2008)。农田植被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十方精云等,2004;罗怀良,2009)。分重要的作用(Nakicenovic和Swart,2000;Philip1作物植被碳储量估算方法及估算参数等,2000)。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耕地约占国土的1.1作物植被碳储量估算方法l3%),从生物圈碳循环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贡献目前中国国内估算作物植被碳储量的方法主而言,不能不注重作物植被碳储量在碳循环中的作要有:参数估算法、遥感资料反演法和环境参数模用。近十多
6、年来,中国国内开展了大量陆地生态系型法。统碳储量的研究,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生1)参数估算法。该方法是将作物生物量通过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王绍强等,1999;康一定的转换系数换算成碳储量。样地尺度的作物惠宁等,1996;周玉荣等,2000;王效科等,2001;植被碳储量估算采用含碳率将作物样方生物量进方精云等,2007;朴世龙等,2010;王绍强等,2000;行直接转换;而其余尺度作物植被碳储量的估算,周成虎等,2003;潘根兴等,2003;陈泮勤等,2004)。则利用相关作物的统计数据及估算参数来进行估而对农田生态系统碳蓄积量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
7、研算。其计算公式(方精云等,2007;罗怀良,2009)究相对不足(潘根兴等,2003)。由于农田是人类如下:活动最活跃的区域,农业管理方式的变化使得农田生态系统内的碳循环研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鲁春=∑S=∑C××(1-f,)lE,(1)霞等,2005)。碳在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化受多种因i=1i=1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3年度自然科学项目(13ZA0147);国家自然科学基项目(41371125)作者简介:罗怀良(1966年生),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全球变化、自然资源利用与区域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huaill@l63.co
8、rn收稿日期:2013.10.14罗怀良:中国农田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