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公全书序》译文.doc

《王文成公全书序》译文.doc

ID:53872414

大小:1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10

《王文成公全书序》译文.doc_第1页
《王文成公全书序》译文.doc_第2页
《王文成公全书序》译文.doc_第3页
《王文成公全书序》译文.doc_第4页
《王文成公全书序》译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文成公全书序》译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网唯一原创精品文章末尾附原文《王文成公全书序》译文王宇《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前面三卷为《语录》,即《传习录》,是徐爱(字曰仁)在世时编辑的;接下来二十八卷为《文录》,为《别录》,为《外集》,为《续编》,都是徐爱去世后钱德洪(字洪甫)编辑的;最后七卷为《年谱》,为《世德纪》,是近期钱德洪与王畿(字汝中)一起编辑而附在后面的。隆庆朝最后一年,即1572年,王阳明被追赠新建侯,皇帝命巡按御史奉命巡视浙江,首次为王阳明修建了公祠,购置田地每年进行祭祀。不久后,巡按御史阅读市面上常见的关于王阳明的书,发现各种录

2、或者集,各自为书,这样的话,恐怕天下把读书视为正途的人不能够读到全部的书,于是汇总它们并刊印出来,名字叫《全书》,并嘱托我徐阶写序言。我徐阶听说,“道”(一切真理的至高集合)既不会隐藏也不会显现,既不小也不大。一定要说个隐字,那么道隐藏的部分,是道的精深微妙被包藏进心后,与心合二为一后的东西,是道的本体;一定要说个显字,那么道显示的部分,是道的光芒显明于外在的事事物物上,是道的作用。一定要说个小字,那么道之所以说它有小的部分,是因为道的作用不受约束,就像河流和阳光可以滋润万物一样;一定要说个大字,那么道之所以

3、说它有大的部分,是因为它的本体能够聚拢散乱,归于一点,像太阳一样,仁爱敦厚,化生万物。比如其与生俱来的永不停歇的美妙,常常暗中运行于幽远深邃中;但是日月星辰的壮丽,四季的运转更换,万物的生息,却明白显赫的呈现展露出来而不能够掩盖,这是因为道是一个很全面的东西啊!古时圣贤都是把道藏在心中,等待时机再把它展示出来,有的展示在文章上,有的展示在功业上。至于由道生成并符合道的语言、文字,有的被实施运用于政府工作,有的被运用于国家,有的表现在家庭生活上,有的见于老师与弟子的问答之中,与道在日常应酬之中的常见相比,即使规

4、则似乎因事情变化而有不同,语言因使用的人不同而不同,但是这些莫不是道在发生作用。所以传道的人,就应该识得道的本体,还能够运用,才能说他会传道;对于正在学习道的人,必须能领悟到道的本体,而且能够运用,才是真正的会学道。我徐阶尝试观看《论语》中阐述孔子重要心得和方法的篇章,发现其主要思想是“把道贯穿于万事万物”。既然已经可以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而《论语》却还是记录下孔子的言行,这些言行包括“孔子和当时君主的对话,和各国卿大夫的对话,和各位弟子的对话,和隐士的对话,以及和阳货的对话,马棚起火后关心养马人的言行,对前来

5、馈赠并问话的差使的回答”;把这些都一一记录下来,主要是为了能使将来学习道的人,通过这些记录展现出的明显而微小的道理,慢慢悟到“道”隐藏而巨大的部分;这种通过让读者看对话来传道的方式,是会传道的人遵循的标准,而通过观看对话来学习道,固然也就可以真正看到“道”。当王阳明在艰难困苦中,悟得圣人之道并振作起来后,感叹世上探求致知道理的人依然只是在见闻上求知识。而不能够把“致知”和万物联系起来,不能够把“致知”和保护我们的神明联系起来,于是用《孟子》的“良知”概念结合《大学》的要义,创造出“致良知”的学说。这个学说的核

6、心要义是说人心宁静荡淡而有智慧,没有人心不知道的东西,只要不用私欲去遮蔽堵塞它这种灵性,则我们不需要向外界求索什么,而对于天下的事情自然没有能够感知却不能懂得的,没有采取了措施却不恰当的。所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先要理解“知”这个词的中心思想,世间的方法即使千变万化,也不过是对知一以贯之于万事万物上而已。所以王阳明曾经对弟子说:“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当时徐爱是王阳明学问特别高的弟子,其编辑的《传习录》,已经把王阳明精微的语言和深刻的道理都写进去了。至于市面上已经公开的关于王阳

7、明的文字,其中所谓的不同的办法和语言莫不是道的体现,把这些文章汇总起来并出版,何止只是关于王阳明的文章变的全面而系统,读者固然也可以通过看这部书而目睹道的全貌。谢廷杰巡按浙江时,收集编撰《王文成公全书》,他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永不停止地施予恩惠给后来学者吗?即使是这样,谢廷杰也是希望后来的学者不要白白地读这套书。凡是读书人能够亲自去实践体悟书中的道理的,则书人合一;否则只是读一读、看一看,明白一下知识点,则书中的道理和这个读书人很明显没有合二为一,两者联系不大。《论语》这本书,世人大都学习过,然而能够把书中的道

8、理一以贯之于事事物物上的人,在曾子以后就没有再听说过了。难道不是因为只是读一读、看一看的过错吗?自王阳明“致良知”的学说兴起后,士绅中很多人都听说过,学习过,他们确实能够自觉致其良知,以身践行达到卓越的地步吗?如果真能亲身实践,则对于王阳明的垂示教训,读过他的一句话就足够了,查看《传习录》都显得繁琐了;否则即使全部读完王阳明的书,也无益也。我徐阶不是一个足够聪明的人,但是我相信勤能补拙,愿和大家一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