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55904
大小:2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9
《论析iec6185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论析IEC6185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论析IEC6185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摘要: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是变电站未来发展的方向并贯穿智能电网建设的整个过程。本文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概念,探讨了智能变电站的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从而针对IEC61850国际标准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IEC61850;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M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智能电网”一词已成为一个流行的专业术语,代表了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被认为是2l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
2、创新和发展趋势。智能电网作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渗透到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各个环节。在上述这些环节中,智能变电站无疑是最核心的一环。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智能变电站为智能电网提供标准的、可靠的节点(包括一次、二次和系统)支撑。 一、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目前,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业界对智能变电站的含义也逐步达成共识,智能变电站指基于IEC61850标准建立全站统一的数据通信平台,依靠先进的智能一次设备,通过网络化的通信平台实现数字化信息的共享,自动完成信息采集、在线测量、精准保护等基本功能,并根据自动控制、智能辅助控制、智能告警、在线分析决策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
3、互动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可以看成是数字化变电站的继承和发展,智能变电站技术体系是以数字化变电站为技术基础,在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构架体系上融入在线监测、智能告警及辅助决策、顺序控制等高级应用技术而组成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最后形成智能变电站。 二、智能变电站的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2.1发展简史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最初的变电站控制系统出现在三十年前,是由数字化通讯继电保护装置发展而来,时至今日变电站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合日趋紧密。1994年由德国国家委员会提出制定通用的变电站自动化标准建议,是变电站技术形态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在IECTC57工作组2002年北京会议上,指
4、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追求现代技术水平的通信体系,实现完全的互操作性,体系向下兼容,基于现代技术水平的标准信息和通信技术平台,在IT系统和软件应用通过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化实现开放式系统。事实上,技术形态的发展,始终与电网公司管理模式、运营模式、设备制造、设计施工与维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2发展的驱动力 变电站形态的发展是需求与技术支撑力双重作用的结果。面向变电站的需求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公司运营的成本压力通过多种渠道延伸至变电站设计、施工、运维和新设备研发制造等各个方面,逐渐的赋予了变电站越来越多的使命。例如从电网运行的角度,希望变电站能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数据,这就是区域调度
5、层面的成本压力向变电站的自然传递,区域调度需要更多的准确数据进行电网状态估计,用以准确地把握电网运行局势,从而增强电网可靠性。 2.3变电站成本压缩的实现路径 单从纯技术发展的形态上来看,变电站的成本压缩最为明显的体现是在其功能的小型化、集成化。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将多个功能集成在同一个设备上(如保护、控制、测量等),而这些功能过去分散在多个元件中。小型化和集成化的IED设备无疑能够降低占地面积,减少运维人员,最终降低企业建设运维成本。 2.4基本的发展方向 从过去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出,在驱动利润改善过程中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发展方向。 (1)传统自动化电气岛的功能集成与数据网络化。这
6、减少了设备个数(例如在保护设备中装设自动重合闸和扰动录波装置),从而减少了硬件投入和维护。在数据管理中,特别是考虑到所有的数据资源都能够在网络中方便的调用。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2)标准方案的推行。从一个电网公司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可能会进行项目管理模式与运维模式上的巨大转变。从提供商角度来看,最大化的COTS(商业货架产品,即具有开放式标准定义的接口的软硬件产品,例如PC或操作系统)和创造在世界范围应用的可以配置的平台,以此降低开发的摊销成本。 (3)针对变电站总体成本的资产分析与控制,这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维护与监测的问题,系统越大维护越关键。维护策略逐渐变
7、成了最初需求的一部分。二是为了最大化各种设备的剩余寿命,改造计划变得更加复杂,找到一种可以伸缩的适合各种情况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智能变电站IEC61850标准 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IED在变电站局域网的应用。基于微处理器的IED提供了强大的通信能力,IED的推广为改进系统操作运行和引进标准规约打下了良好基础。标准规约的使用将使得不同制造商的IED间满足互操作性要求,这种兼容性还可以延伸到新型系统结构的控制中心,即任IED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