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预防青少年抑郁.doc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预防青少年抑郁.doc

ID:53829085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8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预防青少年抑郁.doc_第1页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预防青少年抑郁.doc_第2页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预防青少年抑郁.doc_第3页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预防青少年抑郁.doc_第4页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预防青少年抑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预防青少年抑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积极心理品质预防青少年抑郁〔摘要)抑郁不仅会增加儿童青少年痛苦的心理体验,影响个体的认知方式、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而且与自杀、吸烟和攻击等不良的行为紧密联系。随着抑郁在儿童青少年这一人群中的流行率越来越高,分析和探讨抑郁症状的有效干预方法已成为儿童青少年心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积极心理干预的角度论述了培养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治疗抑郁的原理及有效性,以便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抑郁。〔关键词)抑郁;青少年;积极心理〔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5-0011-03一、什么是抑郁抑郁涉及抑郁心境、抑郁

2、症状和抑郁症三个层次的内涵[1]。抑郁心境(depressivemood)是指一个人悲伤、不幸福和烦躁的心境,是个体对环境和内在刺激的一种情绪反应。以往关于青少年抑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郁心境方面。抑郁症状(depressivesymptoms)是由青少年行为问题引起的个体悲哀的情绪现象,与青少年退缩、身体不适、社会问题、思维问题、攻击行为和过失行为等密切相关。抑郁症状的特点是具有许多由抑郁引起的身心不适症状,并伴有社会性发展不良(Judd,1994;1997;2001)o抑郁症(depressivedisorder)是基于临床诊断的心理障碍,是抑郁的严重状态,即个体由于长时

3、间受到抑郁的影响而不能进行正常学习和生活[2]。抑郁是精神疾病的“普通感冒”。联合国卫生组织研究指出单相重性抑郁是1990年致残的首要原因,并预测到2020年,抑郁将成为全世界引起死亡和残疾的第二位因素[3]。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西欧、亚洲和澳大利亚报道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0.0%〜16.6%o土耳其高中学生的抑郁症状流行率为30.7%o随着国内对青少年抑郁研究的增加,各地报道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6.9%〜44.8%[1]。抑郁不仅会增加儿童青少年痛苦的心理体验,影响个体的认知方式、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而且与自杀、吸烟和攻击等不良的行为紧密联系。因此

4、,分析和探讨抑郁症状的有效干预方法已成为儿童青少年心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心理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积极心理学作为正在兴起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也在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积极心理学的首倡者是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和奇克森特米哈利(Csikzentmihalyi)o自1997年塞里格曼就任APA主席一职后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思想以来,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研究领域,并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4,5]。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一般条件下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用其潜能使之得到充分发挥等

5、方面进行研究。自1879年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它就被赋予了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Seligman&Csikzentmihalyi,2000)o可是,如今的我们有了一套日趋完善的病理体系,人们却生活得愈加空虚、不快乐。商人们打着“天才培训”的旗号,不是为了培养有天赋的人,而是为了这些“天才们”父母口袋里的人民币。正如许多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心理学的重心已逐渐偏向心理疾病的评估与矫治,而忽略了其更为根本的两项使命。积极心理学的适时而生重新唤醒了对人类幸福生活和积极品质的关注[6]。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预防抑郁的发生无论

6、是贝克抑郁理论,还是无望抑郁理论,当代的主要认知理论主张抑郁的形成是因为消极认知导致了偏差。但是,“抑郁的现实主义”和“积极错觉”等研究却证实抑郁个体不存在消极的认知偏差。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开始反思,其中一些人提出“导致抑郁的原因不是个体身上积极因素的缺乏,而是积极力量未被充分发挥”。(周雅等,2010),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防患未然,预防抑郁的发生。(一)积极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认为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有魅力;认为自己更有可能经历更多的积极事件(例如比赛获奖或是获得奖学金),而不太可能经历消极的事件,例如发生意外或是家庭破裂(如Weinstein&Kle

7、in,1995)O这种积极认知偏差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的倾向,心理学家称之为“积极错觉”。通常正常人具有三方面的“积极错觉”:(1)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rit),例如我比爱因斯坦更聪明;(2)控制幻想(illusionofcontrol),如:没有什么事情是我办不到的;(3)不现实的乐观(unrealisticoptimistic),例如我的未来一片光明。我们认为适度的积极错觉能够提供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于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如Taylor&Brown,1998);而抑郁(尤其轻度抑郁)的产生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