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23532
大小:7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4-07
《德育主题班会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初三(2)班) 主题:笑对生活活动设计每个人都会面临失败和竞争,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强,挫折带给他的消极作用越小。相反,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低,必然会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不利的状态下,影响自己的学习和进步。可见,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有助于他们顺利走过漫长的学习和生活历程,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辅导目的 1、正确看待并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2、充分认识困难和挫折与成功的关系。3、了解畏难心理对学习和工作的消极影响,树立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辅导前准备1、战胜困难的故事:《牛顿受辱发奋》。2、收集班中一些能够在挫折中奋起,并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3、准备心理测试的问卷(每
2、人一份)。4、准备两首中学生喜爱的歌曲《真心英雄》、《阳光总在风雨后》;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录像片断。(约两三分钟)辅导步骤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谈一谈曾经所遭遇的困难与挫折,并谈一谈当时的感受。2、揭题在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走一条平坦的路,但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境,也有逆境。有人说,挫折是人人有份的“快餐”,也就是说,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失败,乃至遭受不幸。这时候,你是被挫折吓倒,一蹶不振,还是以顽强的意志走向成功呢?老师想请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二、辩析事
3、例导出问题 1、导言挫折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80年代末,在我国的南方某市,曾经发生了两个震撼全国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十来岁的小男孩。下面请同学们来看这两个故事。2、利用投影出示这两个故事故事一:一个11岁的小男孩,他同桌同学手表丢了,那位同学告诉老师手表可能是他偷走了,老师找他了解一下情况,并没有认定是他偷的,但他承受不了这个刺激,竞上吊自杀了。故事二: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在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还顽强地与死神博斗,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坚持接受化疗。更感人的是,他经
4、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化疗,其他时间坚持上学,而且学习成绩良好。3、讨论:你赞成哪个男孩的做法?为什么?4、小结:这是两份截然不同的人生答卷!前者,在小小挫折面前,主动地放弃了生的机会何等脆弱!后者,在生与死的考验下,仍然努力奋发向上,是何等的刚强!这两份答卷给我们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当我们面对挫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三、听录音故事,激发学生讨论。1、学生听故事——《牛顿受辱发奋》 牛顿小时候很聪明,但读书并不用心,都把心思用到做手工、想问题上了,所以在老师、同学的心目中,他是一个笨孩子。有一次,他自己做了一架小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都围拢过来看。正在一帮小家伙眨巴着眼睛羡慕牛顿的时候
5、,一个同学怪声怪气地说:“哟!这风车做得还怪灵巧呢!”这同学讲的是反话,因为他平时学习成绩好,一直在牛顿之上,看到牛顿在他面前表演,很不服气,于是又提高嗓门说:“你这小风车外型造得还可以,可它为什么会转动,你懂得这原理吗?”牛顿一时答不上来,脸就红了。那位同学劲头更足了:“哼!说不出来吧,可怜!自己做的东西自己讲不出原理,说明你只不过和木匠一样!”牛顿被他这番话羞得无地自容,他哭丧着脸,走开了。这时,原来围在牛顿身边的一群小同学也一个个对他另眼看待了。“木匠!木匠!连原理都讲不出来,还在这里显示!”说着,有的同学就动手打他的风车,别的同学也跟上去,七手八脚把牛顿的小风车打了个稀
6、巴烂。牛顿心里很难过,眼泪一滴滴地流下来,事后他细想:这些同学为什么欺侮我呀?还不是我自己不争气?自己为什么不下决心把功课学好呢?夜已经深了,小牛顿还在想白天发生的事。最后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功课学好。人小志不小,小牛顿自从立志勤学后,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认真复习功课,有空还不忘他的小手艺。不多久,他的学习成绩就赶上来了,而且超过了骂他是“木匠”的那位同学,成为班里的优秀生。2、引导学生讨论:牛顿受辱后他认识到什么?后来他是怎么做的?3、教师结合同学们的讨论,总结出一个人对待挫折应该持的态度:(1)正确认识挫折。人生的道路很长,遇到挫折是免不了的。有些是由于
7、客观原因造成的,如亲人生病、去世,家里遇到天灾人祸等;有些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如有的青少年受到引诱、威胁,自己意志又不够坚强而做了错事等。既然挫折已成为现实,我们就要承认它和勇敢地对待它,而且要向它挑战。(2)化悲痛为力量。要知道,遇到挫折悲观失望、自怨自艾是没有作用的,应该以更大的勇气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重新起步。四、角色扮演:情景一:某同学自小学三年级起就很喜欢画画,也画得不错,到五年级时在一次全校绘画比赛中未能如愿,仅获得了三等奖,由于不能正确看待失利,一气之下,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