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21443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7
《黑暗王国里的残烛(节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暗王国里的残烛(节选) 鲍鹏山 由于孔子丰富的文学情怀。他把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理解为一种自由的艺术境界,而不是严谨的道德境界。在这一点上他又和后世的道德家们大相径庭。我们也一直没注意这一点。孔子在道德的熔炉里冶炼自己.而最后出炉的结果却大出我们意料:他熔炼出的不是森森剑朝。而是更加的幽默生动。你看他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最后的形象是”成于乐”而“游于艺”:他一下子变得亲近了.不再壁垒森
2、严了。你看他:“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时他能是一位皱着眉头板着面孔不苟言笑的人么?他是一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老顽童哩!他极爱音乐.即便在围困之中,也是每日“弦歌不衰”。只要附近没死丧,他每日都大声地唱歌。司马迁的《孔子世家》中记载了孔子与音乐的一件软事:他在师襄子那里学了一首曲子.一连弹了十数天还不换其他曲子、直到他从这首曲子里“听”出了那个肤色黝黑、身材硕长、眼神忧郁的文王的形象!“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文王可不就是一个满腹忧患的古之高人吗?孔子的精神通过飞翔的音符而与之相通了!
3、 有这样的音乐修养与音乐情怀。“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这是多么宏伟壮丽的大乐章啊。我们今天已经不能再聆听孔子弦歌过的音乐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但那古老而简朴的文字仍留传下来。那远古时代活生生个体的欢乐与哀伤,希望与失望,怨愤与爱慕……仍然如此鲜活。是的,那远古的神经末梢仍在向我们传来敏锐而清晰的刺痛…… 《诗经》中有一百六十首都是采自民间。包括黄河流域。汉水、汝水流域。我们可以由此贴近这片辽阔土地上的风、水、丘垄与庄稼。贴近这片土地上的阳光、情感、悲欢与离合。班固与何休
4、都提到当时有专门采诗的行人,摇着木铎顺着乡间小道去采诗。我有时痴想,没有比这更好的职业了。如果我在那时,我一定做个采诗者。不采诗还干什么呢?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工作呢? 冬日的蛰居过去了,春光融融,芳香萋萋。我立于道口,望农夫荷锄远来,而他的歌声亦悠扬而感伤…… 我在村落间徘徊.看顽童嬉闹:我亦走上田头。看麦苗油油,静观灌溉之水汩汩流淌。 那么多忧伤的故事啊。有一个人因想念远方的恋人而去了,从此杳无音信;一位多情的女子被人遗弃了.哭泣着回到娘家;而服役归来的人,拄杖立于田头,他的
5、家园已成一片废墟,丘垄上葬着他的亲人…… 在远处飘来的歌声面前,我老泪纵横。 我是被《诗经》感动了。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被感动的时候。谁能说当孔子对这三百零五首诗逐一弦歌时.他不也是感怀万端呢?“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十月之交》),这样的句子,如此贴切他忧患人生的情怀.如此真切地反映他奔波为天下的辛苦,他能不感慨吗?而那一位走过周朝旧都.面对废墟上的野黍而“中心摇摇”悲不自禁的诗人,不更是他的同调吗?面对伟大朝代的文化废墟,他不更是忧患满怀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
6、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是啊,孔子,他是…位什么样的人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