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论文.pdf

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论文.pdf

ID:53767014

大小:1.50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5

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论文.pdf_第1页
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论文.pdf_第2页
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论文.pdf_第3页
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论文.pdf_第4页
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3期灾害学Vo1.29No.32014年7月JOURNALOFCATASTROPHOLOGYJu1.2014严炎,葛永刚,张建强,等.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J].灾害学,2014,29(3):229—234.[YanYan,GeYonggang,ZhangJianqiang,eta1.ResearchontheDebrisFlowHazardsinCutouGully,WenchuanCountyonJuly10,2013[J].JoumalofCatastrophology,2014,29(3)

2、:229—234.]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O"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严炎,葛永刚,张建强,曾超(1.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簇头沟是岷江右岸一条低频泥石流沟,受2013年7月极端暴雨的影响,暴发特大泥石流。结果显示,汶川地震造成流域内的坡面和沟道堆积的大量的松散物质是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流域上游暴雨及其形成的山洪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子。“7.10”泥石流为过渡性泥石流,泥石流容重约为1.8~1.9t/m,沟口

3、处最大流速为9.2m/s,峰值流量为515m/s,冲击力达到3657t,输沙总量约为50×10m。泥石流过程表现为为暴雨(山洪)一滑坡(坡面泥石流)一泥石流一堰塞湖一溃决洪水。对震后低频泥石流危险性认识不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偏低是此次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在未来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应合理估计灾害规模和潜在风险。关键词:低频泥石流;成因;特征;堰塞湖;簇头沟;四川汶川中图分类号:TU457;X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1IX(2014)03—0229—05doi:10.3969/j.issn.1000—811X.2014.0

4、3.042自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都江堰一汶本文基于野外调查,重点分析“7.1O”簇头沟川公路(以下简称都汶公路)沿线多次暴发泥石流,泥石流成因与成灾特征,为此类低频泥石流灾害给沿线人民生活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如的预防提供借鉴。2010年8月14日,红椿沟泥石流堵断岷江,形成堰塞湖,迫使岷江洪水冲向映秀镇,导致灾后重1研究区概况建的城镇被淹,洪水泛滥造成13人死亡、59人失踪,受灾群众8000余人被迫避险转移;2011年簇头沟位于岷江右岸,距绵魇镇2km(图1),7月3日高家沟泥石流堆积扇挤压河道,导致岷江流域面积21.8km,

5、主沟纵长约7.8km,流域最冲毁对面路基,中断交通十余天。高点海拔4074m,沟口海拔1180m,相对高差汶川地震也造成一些非泥石流沟转化成泥石流沟,如临近绵厩镇的簇头沟等。2013年7月以2894m,流域平均比降约420%c,主沟比降约为来,汶川县境内持续强降雨,导致岷江沿岸数十260%~。流域地形总体上属深切割中高山地形,岸条沟暴发泥石流灾害。其中簇头沟泥石流持续约3坡陡峻。出露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黄水河群、下h,泥石流完全冲毁沟道内断面面积约25m,长元古一太古界康定群、中元古代晋宁期,岩性主约500m的排导槽,造成沟道两侧的羌锋村39

6、户要以花岗岩、砂泥岩、斜长角闪岩为主。簇头沟农房严重损毁,3人死亡、1人重伤、1人失踪。自1935年以来未曾发生过泥石流,沟口修建有羌泥石流还造成都汶高速公路绵厩段损坏5处,近锋村,流域内修建有排导槽一座。100m长的公路路面被泥石流堆积物淤埋,一度中据对簇头沟泥石流灾害的访问调查,该沟是断交通。下游泥石流堆积物几乎阻断岷江,形成一条老泥石流沟,1930年初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长约400m的堰塞湖,导致水位升高约6m,淹没上游部分耕地与基础设施,河床抬升的同时对都较小的泥石流过程,未造成灾害。汶川地震后,汶公路跨江大桥构成威胁。簇头沟沟道两侧

7、斜坡变形破坏严重,沟内物源增收稿Et期:2013—11—25修回日期:2014-01—09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K10B04);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5一O1)作者简介:严炎(1989一),男,汉族,四川攀枝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泥石流监测预警E—mail:yanyanyale@foxmail.corn234灾害学29卷成条件和演化规律,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危险[5]唐川,李为乐,丁军,等.汶川震区映秀镇“8.14”特大石流灾害调查[J].地球科学一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36(1):范围

8、预测时,应考虑此类低频泥石流的新特点。172—18O.(3)根据本次泥石流灾害的经验和教训,应加[6]郭晓军,向灵芝,周小军,等.高家沟泥石流和深溪沟泥石流强重点沟谷的监测预警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