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论文.pdf

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论文.pdf

ID:53766931

大小:2.12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25

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论文.pdf_第1页
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论文.pdf_第2页
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论文.pdf_第3页
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论文.pdf_第4页
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生物学报,52(1):86—95(2013年3月)ActaPalaeontologicaSinica,52(1):86—95(March,2013)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张立军D龚一鸣1)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焦作454003,Ljzhanghpu@gmail.com;2)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提要四川I龙门山甘溪剖面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滨浅海相地层中赋存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可识别出居住迹、停息迹、觅食迹3大类,鉴定为11属,包括Arenico

2、lites,Chondrites,Cylindrichnus,Diplocraterion,Palaeo-phycus,Planolites,Phycodes,Rhizocorallium,Rusophycus,Skolithos和Thalassinoides。根据遗迹化石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可识别出5个遗迹组合:1)P加£fPPa∞加c“s遗迹组合,主要由觅食迹组成,指示低能的砂质近滨环境;2)R“s0c“P∞s遗迹组合,主要是觅食迹和停息迹,形成于低能的近滨环境;3)Chondrite~Palaeophycus遗迹组合,主要是居住迹和觅食迹,

3、反映了贫氧低能的近滨下部环境;4)Skolithos-Cylindrichnus遗迹组合,主要由居住迹组成,形成于高能的前滨环境;5)Skolithos-Diplocraterion遗迹组合,主要为居住迹和觅食迹组合,反映了低能、食物丰富的近滨上部环境。关键词遗迹化石古环境滨浅海早泥盆世龙门山l前言2地质背景1929年黄汲清、赵亚曾等学者初步踏勘四JII北研究剖面属于扬子地台西缘龙门山台缘凹陷东川I沿涪江支流平通河两岸分布的泥盆系剖面,后朱北段唐王寨向斜的西北翼,总体上出露良好(插图森、吴景桢、叶连俊等人对其进行了调查。2O世纪1)。下泥盆统平

4、驿铺组为一套巨厚层石英砂岩,属50年代后,乐森珥、陈源仁进行了该剖面的系统地前滨到近滨以及渴湖环境,可见丰富的楔状交错层层古生物和大地构造分析,使之成为国内海相泥盆理、水平层理、砂纹层理,实体化石较少,主要为腕足系的标准剖面之一,有关该剖面古生物、层序地层、类、棘皮类、介形类;部分层段还见植物化石碎片(插沉积相研究的数百篇论著相继发表(如侯鸿飞等,图2)。1988;董得源、王树碑,1990;郑荣才、刘文均,1997;刘文均等,1999;黄思静等,2002;廖卫华、马学平,3遗迹化石类型及保存特征2007;程红光等,2008;郑荣才等,2010)

5、。近年来针对该剖面腕足类壳体的锶同位素与古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按造迹生物的行为习性可环境(程红光等,2008,2009)、下泥盆统谢家湾组风分为3大类11属(插图2),即居住迹Arenicolites,暴岩(郑荣才等,2010)的研究取得了成果,遗迹化DZ0cr口gr0,Skolithos,Thalassinoides;觅食迹石、遗迹群落等亦有讨论(林文球等,1986;杨式溥Chondrites,CZrcM,P口Z岔0户c“s,Planol—等,1988;张立军、龚一呜,2011)。笔者也在下泥盆ites,Phycodes,Rhizocorall

6、ium;停息迹Rusophy—统平驿铺组中发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其古生态学CUS。根据个体遗迹分析,造迹生物多为节肢动物,特征丰富,为解析沉积环境的演化提供了证据。少数为软体动物和蠕虫。收稿日期:2O12—04—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oo1,41072252,41290260)、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OTMP1001)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0145110012)联合资助。第1期张立军等: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第49层发现的D.parallelum风化后仅保存左侧合Cho

7、ndritesfenxiangensis,但缺乏更多的标本比较。的栖管,但从压痕可以识别出U形潜穴并具蹼状构产地层位四川龙门山,甘溪剖面,下泥盆统平造,潜穴的两栖管近于平行,底部为半圆形,栖管的驿铺组第28层灰黑色泥质粉砂岩。压痕上显示充填物呈向上的半拱形,说明D.par—allelum的造迹生物是由沉积物表层逐渐向下运移丛藻迹未定种Chondritesisp.到达沉积物内部。第49层发现的潜穴深约8.2(插图5-4)cm,两栖管间距约2.0cm,栖管直径约3.2mlD_。描述产于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底层面,为分产地层位四川龙门山,甘溪剖面,下泥

8、盆统平枝细小的潜穴系统,直径约1.O一1.2mm。整体呈驿铺组第13、49层灰色含泥质粉砂岩。短羽状分枝,主枝短粗,分枝较短但不密集,可见3次分枝。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