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64623
大小:629.0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5
《卵砾石沙波临界水流条件的水槽试验-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4卷第3期水科学进展V01.24.No.32013年5月ADVANCESINWATERSCIENCEMay,2013卵砾石沙波临界水流条件的水槽试验付旭辉,杨胜发(1.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074;2.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74)摘要:以往对沙波的研究多针对河流中下游、河口海岸段的细沙(粒径D<1mm),而长江上游等卵砾石输移河段(D>2mm)是否会出现沙波以及卵砾石沙波的临界条件,尚需开展进一步研究。通过长江上游九堆子、筲箕背等卵石滩的现场踏勘,观察到明显的天然沙波形态。采用中值粒径D。=1.8mm和5.3mm
2、的天然沙和D=4.8mm的轻质沙进行水槽试验,成功模拟出砾石沙波。根据恒定均匀流条件下,产生沙波的比降、水位、流量等水流条件及试验沙的粒径、比重,提出卵砾石沙波的l临界条件公式。结果表明,卵砾石沙波的临界条件可以用量纲起动功率、R/D及比降s表达,并据此提出判别系数G。当研究河段的卵砾石输移带上的水流条件满足判别系数G,则可以判断能够产生沙波现象。关键词:卵砾石;沙波;泥沙输移;水槽实验;临界条件中图分类号:TV1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i一679l(2013)03—0379.07山区河流的推移质泥沙主要由粒径较粗的卵砾石组成。在大比降、高流速的水流条件下,其输移过程中除
3、了滚动、滑动、跃移、层移的运动型式外,是否会以卵砾石沙波的形态运动将直接影响河床阻力、泥沙输移、河势演变的预测与计算,是河流动力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沙波运动的研究,最早由Kennedyll系统提出沙波形态的分类,即按照水流强度的大小,依次经历平整一沙纹一沙垄.动平整一逆行沙垄一阶梯深潭等形态,并对各个形态的特征和判别条件进行了详细阐述。钱宁和万兆惠总结了Vanoni、Liu、Albertson、Hill和法国Chatou实验室等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了沙波形态分类及各沙波形态间的临界条件。Karim在整理多家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将相对波长L/d和能量损失系数K引入计算相对波高h/d
4、的计算公式中。Coleman等、Niemann等、Vries等、Gaeuman和Jacobson相继采用数值模拟、大型水槽试验、野外原型观测等方法对沙波的相对几何尺度及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赵连白和袁美琦采用中值粒径D=1.02~6.58mm的轻质沙(阳泉煤)进行了沙波运动的水槽实验,并结合实测资料推求沙波尺度及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此外,詹义正等”。。也对沙波运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对细颗粒推移质沙波尺度和运动速度的研究已经较为充分。沙波的研究区域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及河口、海岸地区,针对沙粒粒径范围多为2mm以下的细沙或者2mm左右的轻质沙进行模拟研究,对2mm以上的卵砾石研究相对
5、较少。而在长江上游等山区型河流中,床沙多为粒径20~100mm的卵砾石¨。。,且河道中卯砾石浅滩较多,对当地航道条件影响较大。这些卵砾石是否以沙波形态运动,如何预判出现沙波的临界条件对于山区河流的通航安全、河床演变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因此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收稿日期:2012.03—16;网络出版时间:2013-03—27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309.P.20130327.1514.011.html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B05B03);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
6、011GGC036)作者简介:付旭辉(1976一),男,湖北武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T程方面研究。E—mail.fuxuhui@cque.edu.cn第3期付旭辉,等:卯砾石沙波临界水流条件的水槽试验38l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如图3所示,水槽总长28m,由上游向下游分别为3m人口段、10m固化床面水流调整段、12m动床试验段、3m尾部集沙段。一级水箱图3高精度水槽试验布置Fig.3Setupofexperimentflume试验用沙采用筛分粒径1~3mm、3~6mm的天然卵砾石,作为数据对比同时选择4~6mm的轻质沙(荣昌精煤),试验沙参数见表1,其
7、非均匀系数<1.3,为均匀沙。表1水槽实验用沙特征统计Table1Statisticscharacterofsandinflumeexperiments沙波实验采用0.15%~0.70%的底坡,3组试验沙每组变换4~6组比降,每组比降变化3~5组流量,共完成69个组次的试验。流量控制从泥沙个别起动逐步增加至可见明显床面规则起伏(沙波),记录出现沙波的临界水流条件及其上一级水流条件,包括比降、流量、水位、温度等(表2)。每次试验即使没有出现沙波,亦持续6~12h,以保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