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数学建模-论文.pdf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数学建模-论文.pdf

ID:53764074

大小:696.5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25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数学建模-论文.pdf_第1页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数学建模-论文.pdf_第2页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数学建模-论文.pdf_第3页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数学建模-论文.pdf_第4页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数学建模-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数学建模-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6月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第3期ChineseSpaceScienceandTechnology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人数学建模余光学李昭莹林平(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北京100191)(2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北京100854)摘要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IV)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对模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RLV再入概念设计,进行了数学建模研究。RLV采用翼身组合体的气动布局,包括左右升降副翼、方向舵和机体襟翼。对其无动力再入返回姿态控制,建立了反作用控制系统/气动舵复合控制数学模型。再入过程要经历自由分子流区、稀

2、薄大气过渡流区和连续流区,基于气动力的工程计算方法建立了这三个流区的RLV气动模型。控制特性分析与六自由度再入仿真表明,所设计的RLV控制模型具有与航天飞机轨道器一致的再入飞行特性,证明了数学建模的有效性,能够进一步用于RLV姿态控制的研究。关键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姿态控制;建模;反作用控制系统DOI:10.378o/j.issn.1000—758X.2014.03.0041引言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再人返回过程要跨越临近空间(NearSpace),飞行包络大,依次经历自由分子流区、稀薄大气过渡流区和连续流区,其大

3、攻角飞行时横侧向动态耦合严重,兼具航天飞行器与航空飞行器的特点。国内外对RLV开展了广泛的气动研究,并进行了控制建模与布局优化设计I1]。RLV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时,面临稀薄气体效应、高温效应与低密度效应等,要建立准确的气动模型很困难,主要有理论研究、风洞与飞行试验等手段。在概念设计阶段,工程计算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飞行器的气动[3],便于迭代与优化RLV气动布局设计。RLV飞行状态的快速时变、强耦合、强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给姿态控制带来了挑战L4],尤其是横侧向存在副翼反操纵现象;而且由于再人初期大气稀薄,气动舵面不足以

4、完成姿态控制,需要引入反作用控制系统(RCs),并需要考虑这类飞行器的异类多执行机构复合控制]。此外,RLV控制模型还存在未建模动态、外界风场干扰和大气环境的扰动等各种不确定性,面向控制的RLV数学建模是一项综合的研究工作。在此,从姿态控制的角度,进行了RLV再人的概念设计数学建模研究,建立了RLV再人段的气动模型,按照航天飞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闭环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LV控制模型具有与航天飞机轨道器一致的再人飞行特性,验证了RLV再人数学建模的有效性。RLV气动布局设计2.1RLV气动外形RLV要实现可重复使用,必须满

5、足再入返回过程的动压、过载和热流率等限制,这就要求飞行器具有较高的升阻比,通过升力控制,使得飞行器再人大气后能够水平着陆。同时,要完成再人姿态与轨迹的控制,需配置操纵控制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l174221)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13-0822。收修改稿日期:2013—10—222O14年6月中国空间科学技术3RLV非线性运动建模3.1六自由度再入数学模型RLV再人过程中,消耗的燃料相比飞行器自身的质量要小得多,因此忽略RCS因燃料消耗而引起飞行器质量特性的改变,认为飞行器质量M、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是不变的。同时不考虑飞

6、行器存在的弹性振动,采用地球圆球模型并考虑地球白转角速率的影响进行再人运动建模,用于控制系统设计与闭环仿真验证。设a,,分别为攻角、侧滑角和倾侧角;P,q,r分别为滚转、俯仰和偏航角速率。各坐标系与状态的定义参见文献[9],建立RLV再人飞行姿态运动方程如下:11&一(一L+Mgcos)'cos~)+q~pcosatan—rsinutan+(一TRsi眦+c。)(1)11一(y+Mgcos)'sin/~)+psina—YCOS~I+l_(~TRc。sasin/?-KT;CO一TRsinasin卢)(2)五一1(Ltan/?-

7、1-Ltanysin/l+Ytanycos/~-tanpc。s),c。)+cosasec』9+rsinase+1((sin口sitanCOSGSic。tany+sinata)+TRc。sc。stan—TR(COSasin/~tan)'+sinasin/?cosftan)'+COS0~tan/?))(3)一jj一J+。JI一Jqr+I囊J与一I加(4)qa一一十+—rP+I~p)(5)ss;一一J+。g+(6)一一。J一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D,L,Y分别为速度系下飞行器所受到的阻力、升力和侧力;z,m,n分别为机体系下的滚转力

8、矩、俯仰力矩和偏航力矩,且有z—z+z,一+m,—+,z、、n分别为气动舵面产生的滚转、俯仰、偏航力矩,z、m、分别为RCS产生的滚转、俯仰、偏航力矩;T、T;、T分别为RCS产生的机体系下的轴向、侧向和法向推力。3.2RCS/气动舵复合控制建模再入过程中,攻角a的跟踪用于控制再入的气动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