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论文.pdf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论文.pdf

ID:53756315

大小:2.28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24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论文.pdf_第1页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论文.pdf_第2页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论文.pdf_第3页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论文.pdf_第4页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88卷年第88期月地质学报ACTAGEOLOGICASINICAVAo2O14u1.g: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姜杨¨,赵希林,林寿发,DonaldW.DAVIS,邢光福,李龙明,段政)1)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2)DepartmentofEarthandEnvironmentalSciences,UniversityofWaterloo,Canada,N2L3G1;3)GeologicalSurveyofCanada,Ottawa,Ontario,K1AOE8内容提要:在扬子克拉通东南缘的江山一绍兴结合带沿线多处出露新

2、元古代深成杂岩,以往被认为是沿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碰撞缝合带侵入的板内型深成岩类。本文选择其中的浙江金华罗店中酸性深成杂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提出它们属TI'G岩石组合,包括英云闪长岩一奥长花岗岩一花岗闪长岩组合(T1T2G1)和二长花岗岩一花岗岩组合(G2QM)两类,普遍以明显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强烈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3Ce为弱负异常或无异常,属典型的弧岩浆岩类。TTG组合富钠贫钾,ENd(£)值一+2.6~+9.4,Mg值为41.5~63.1,推断由玄武质俯冲板片脱水部分熔融而成,并受到地幔楔橄榄岩熔体的混染。G

3、2QM组合与T1T2G1组合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但又明显富K20(2.75~5.08)、LILE和LREE,低Mg值(27.2~52.31)和£Nd()值(+1.7~+2.0),应是T1T2G1源区继续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未受到明显的地幔楔橄榄岩混染。测得花岗闪长岩(G1)锆石SHRIMPU-Pb年龄为841士10Ma,奥长花岗岩(T2)锆石LA-ICP_MSU-Pb年龄为793±13Ma,前人报道之花岗岩(G2)年龄为832±44Ma,结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说明TT2G1和G2QM组合是由新元古代古华南洋向扬子东南缘持续俯冲形成的。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结果,提出金华罗店与诸暨璜山

4、、绍兴平水等地的深成杂岩共同构成了扬子克拉通东南缘一条长达200km的青白口纪(930~793Ma)陆缘弧型深成杂岩带,反映迟至793Ma前仍存在强烈的洋壳俯冲,扬子克拉通尚未与华夏地块发生碰撞拼合,且T1T261-G2QM组合的出现指示洋壳俯冲正处于早一中期阶段。关键词:陆缘弧型TTG岩石组合;新元古代;金华罗店;钦杭结合带;扬子克拉通东南缘钦杭结合带系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碰撞拼合1.0Ga)(舒良树,2006),也有学者认为碰撞拼合时形成的巨型构造带,大体沿钦州湾呈北东向延伸至间可以迟至820Ma甚至更晚(ZhouMFeta1.,杭州湾,全长近2000km。江山一绍兴结合带是钦杭2

5、002;WangXLeta1.,2006;ZhengYFeta1.,结合带的浙江段,全长约280km,是结合带构造特2007;周金城等,2009;LiXHeta1.,2009;李献华征最典型、研究最早的地段,其西北侧为扬子克拉通等,2012)。东南缘,东南侧为华夏地块(图la)。水涛等(1986)在扬子克拉通东南缘的浙江绍兴平水、诸暨璜首次提出扬子和华夏地块沿浙江绍兴一诸暨一金华山和金华罗店等地,多处出露前寒武纪闪长质一花一江山一线碰撞,谓之“江山一绍兴古陆对接带”,这岗质深成杂岩体,构成了一条近200km的NE向深一认识获得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关于它们碰撞的成杂岩带(图la)。前人研

6、究认为它们的时代与岩时限却长期存在争议,不少研究者认为碰撞发生于石组合相当,是沿江山一绍兴缝合带(古陆对接带)侵中元古代末(水涛等,1986;马振东等,2000;余达淦人的板内幔源深成岩体,并形象地称之为焊接扬子等,2000;章泽军等,2003)或青白口纪(约0.9~一华夏两大陆块的“焊接剂”,可以作为陆块最终碰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批准号41002024)、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编号200811015)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华东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212011220542)联合资助。收稿日期:2013—06—18;改回日期:2014—01

7、—06;责任编辑:郝梓国,黄敏。作者简介:姜杨,女,1980年生。硕士,助理研究员。岩石学专业。通讯地址: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Email:Jiangyang_tq1.@163.corn。通讯作者:邢光福,男,1965年生。博士,研究员。通讯地址: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Email:njxgfu@163.corn。地质学报http://Ⅵgeojournals.cn/dzxb/ch/inde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