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论文.pdf

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论文.pdf

ID:53754883

大小:585.4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3

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论文.pdf_第1页
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论文.pdf_第2页
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论文.pdf_第3页
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论文.pdf_第4页
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2014年第2期(SocialSciencesEdition)(总第217期)晤丽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姚呖摘要:清代中期,因受考据之风的影响,金石收藏在人文荟萃的江南地区成为风尚,出现了一批藏品、著述皆丰富的专业藏家。其中,张廷济和他的《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该图册内容不仅详于考据,且对藏物来源记载明晰,从中可见其时江南金石藏品的市场分布及交易特点。同时,据该文献显示,以张氏为代表的

2、江南藏家将专业收藏融入日常交往生活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联系对象与交游网络,不同角色人物在藏家生活的作用各不相同,但皆成为其收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关键词:江南;金石;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考据;交游网络中图分类号:K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4)02—0034—07清代,江南地区的民间收藏呈现着多样化特每一藏品皆配以拓片,缀以题跋,在对该物器型、色。书画、陶瓷、铜、玉等仍为藏品主流,而金石文铭文等加以考订的同时,亦对其历史渊源进行探物因其蕴藏的艺术与历史双重价值也13益得到众究。更具特点之处在于

3、,该图册还记录了各物入藏家学者的注意。清中期后,由于考据学的兴盛,藏的过程,其对得器之人、地、时及价值等记载尤金石渐成为江南藏家瞩目的品类。收藏金石、继细,后人因而得以窥见清中期江南金石收藏活动而考据,终而著录纂册成为一时风尚,《清仪阁所的一个具体事例。上世纪4O年代,容庚先生著藏古器物文》正为此潮流推动下的产物。《商周彝器通考》,曾对该图册倍加称许,称为“他《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以下简称《古器物书所无之绝好材料”。本文亦拟由此着力,发掘文》)为清中期嘉兴著名文士、收藏家张廷济所该图册的史料价值,进而对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

4、作。该图册著录各类金石文物四百余件,系张氏收藏做一整体性梳理。毕生金石收藏的成果总集。与清代众多金石类著作一样,该图册以文物著录、考据为主要内容,对收稿日期:2013—10.12作者简介:姚,男,天津市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在站研究人员,历史学博士。(天津300201)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阶段性成果。34姚呖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者,则是该书册区别于其他著录文字的最大特点。一般,藏家将收藏视作“雅道”,多喜评

5、论藏品本身的艺术、历史价值,而对于藏品人藏的经过尤其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江南地区民间收藏活动是买卖交易的过程不屑言之。《古器物文》则于的蓬勃发展,金石类藏品也日益得到重视,一些藏何时、何地及经何种方式、花费多少等相关信息无家于收藏书画、瓷、玉之际兼及金石。然而,这一不具载。对张氏个人而言,此种记录是其回顾、玩时期此类藏品多充作文房案头供观赏、把玩的器味往事的重要凭藉,“此清仪阁自藏之册,故于得具,王世贞即曾提到:“今人好古,有与古异者器之人、地、时、值备细详载,偶然披阅,如履旧游,⋯⋯盖古鼎用止烹饪,后稍置之宗庙,列之堂序,

6、如寻旧梦,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5](第一以示重器,至于今则为书斋焚香之玩耳。”[1](卷册)。张氏个人的收藏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它不一七o《说部.宛委余编十五》)高濂在《遵生八笺·可能脱开江南地区金石收藏大环境而存在。因燕闲清赏笺》中就列举了数种吉金藏品在当时的此,《古器物文》的相关内容也是对其时江南金石功用:鼎为焚香具,“宜书室熏燎”,彝、敦、鬲、炉收藏活动特点的客观反应。等则“可充堂中几宴之供”,而觚、尊、兕等俱作插据《古器物文》所载,清仪阁藏品的入藏方式花之用[2](PP.523—525)。凡此可以概见当时文主

7、要有以下三种:人藏家对于金石的态度。1.赠与。此类器物多来自与张廷济相识、相人清后,尤其是清中期起,由于考据之风的盛交且有共同金石爱好的好友,所赠之物一般作为行,以证经补史为标榜的金石学渐成显学,人们对知音同好间交往的纪念。例如,杭州何晓山寓居于金石文物在考索古史、发明史迹方面的功效已有嘉兴道辟巷开设悦生堂药铺,与张廷济相交后,其充分认识,“金石文字,虽小学之一门,而有裨于文将昔年于西安获得的周敦相赠。[5](第一册)献者不少,如山川、城郭、宫室、陵墓、学校、寺观、祠2.置换。除以收藏闻名于世外,张廷济的书庙,以及古迹、名

8、胜、第宅、园林、舆图、考索,全赖以法亦为时人所推重,其曾自称“使卖字钱,吃种田传,为功甚巨”[3](卷二三“金石文字”条)。在此背景饭”,可见求其作品者颇多。在这些求书者中,部下,上至帝王公卿,下至普通士夫无不热衷于收藏分人了解其喜好,故并不以金钱相交换,而以私人金石,讲求考据。金石藏品也由此得以脱离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