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48972
大小:162.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3
《清朝政治格局的洗牌-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入讲究“为尊者讳”,仅仅凭借简单史料,揣测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光绪皇帝、慈禧太后⋯⋯这些历史人物当年在甲午战争之时的立场,很可能是不准确的,但里面也不乏一些可供借鉴的内容。清朝政治格局的洗牌口板桥霜甲午战争前夕,左右清朝的政治势力,主要为湘军、淮军、清流及满人统治集团这四大政治集团,且内患不亚于外患。表面上看.湘军早已式微。李鸿章所领导之淮军一系,风风火火地搞了多年洋务运动。一时风光无两。但却是枪打出头鸟,他们和翁同稣为代表的清流势力冲突也最深甲午战后.对淮系而言.遭受了清流和日本的内外双重打击。势力大不如前,而清流也因主战失利,
2、丧失了其在朝廷的地位,让光绪皇帝的威信也大打折扣,权威回归到一度简政放权的慈禧手中。故历史学家石泉先生说,甲午之战中得利的除日本之外.在国内就只有慈禧一人而已。缺席的袁世凯甲午战争前.对朝鲜局势最为熟悉的中国高级军官是袁世凯.他一度被人们称为“朝鲜太上皇”。朝鲜,正是他后来飞黄腾90领导文革2014.9◆下◆达的起点,但这样一个人,居然在甲午战争的前线上,缺席了。在甲午战争期间.熟悉朝鲜事务的袁世凯成了“旁观者”。袁不在前线.他的差事是前往山海关外处理前线军务,协助转送军需物资。有力使不上的袁世凯只好给有关部门不停上书,谈及自己军事上的
3、一些想法和策略。不过,这些建议大都石沉大海。甲午战争事后.李鸿章才明白袁世凯的“先见之明”,于是袁世凯开始得到重视.被推荐训练新式陆军,开始其扶摇直上的仕途,直至他最后改变中国“逼上梁山”的革命者19世纪8O年代的一天.北洋大臣李鸿章发现自己的舌头上长了一个胰疮,经多方医治,不仅未见好转,还有人说是舌癌。李鸿章只得求助香港的西医香港西医书院妙手回春.很快就把李鸿章的病治好了,让他大是欢心这个西医书院顺杆向上爬.几年后向李鸿章推荐了两名优秀毕业生,要讨个官来做。李鸿章爽快答应,并按程序给两广总督衙门发了函。这两个年轻人抱着兴奋的心情,来到
4、两广总督衙门报到。然而,县官不如现管,似乎只有贿赂和打点,他们才能得到那个官职。历史在此注定出现了一个拐弯。如果这两个年轻人求官成功,也许中国历史的进程都会因此而改变,因为其中一人,便是孙中山求仕失败的孙中山,和好友陈少白在广州合开了一家医馆。但此时的他每有欲上书清廷以陈时势、以救时局的想法。在甲午年。孙中山筹备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给李鸿章上书。以实现“中央革命”的理想。但这显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为2014.9◆下◆领导文萃91此,他发动了一些能找的关系。他首先找了已经卸任、正闲赋广州的澳门海防同知魏恒.请他写信介绍给在上海的盛宣怀堂弟
5、盛宙怀。以便到上海请盛宙怀作书介绍给他的堂兄盛宣怀.最后通过盛介绍给李。有了魏恒的“路条”。1894年3月间。孙中山到达上海携魏函见到了盛宙怀,并拿到了引荐信。同时,在上海期间,孙中山结识了后来成为襄助他理财革命的宋耀如.也认识了作为早期维新派的郑观应、王韬。巧的是,王韬有一个朋友在李鸿章幕下当文案。王韬就写了封信,介绍孙中山到天津,见这位李鸿章幕下的老夫子,或者可以见李鸿章。据陈少白回忆:“孙先生当时快乐极了,就到天津去见老夫子”孙中山本来苦思冥想、遍找门径。企图知遇于李大人,以一展经世之才,但是在京津看到的是腐败奢糜景象.且未获李鸿
6、章接见,主张亦未被理睬。经宋耀如努力,孙中山的文章在《万国公报》上连载,让这名年轻医生改革救国的观点首次披诸报端,其意义自是不凡在孙中山后来的《伦敦蒙难记》中,他回忆了自己为什么会走上革命这条道路最初兴中会并非是要革命的.都是希望能够使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上达天听。被朝廷认可来推动中国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促使他走向造反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不是李鸿章不见他,才去愤而走向革命,而是甲午战争失败后,洋务运动成果付之一炬,朝廷还宣布,以后所有的贫民百姓,不得单独未经许92领导文萃2014.g◆下◆可就上书.断绝了他们的任何希望——连写个东西
7、打个报告的权利都没有了此后。孙中山彻底抛弃了改良思想,成立“兴中会”,完全投身于与清决裂的革命之中.也为清朝的最终覆亡埋下一颗深水炸弹冲刺“高考”的光绪帝如果不是皇帝。载滟大概会是一个脾气温和的好青年。他谨慎对待每一项祖宗立下的规矩,心存善良仁厚。虽然没能成为中兴之帝,但以儒家观点来看,他会是一个皇帝励精图治的模板。他在位期间。有过洪水、瘟疫,有过对日本战事的失败,但他自己并无横征暴敛、奢糜的挥霍。除去有点优柔寡断的毛病,算是一个有志青年在古代.垂帘听政下的小皇帝在亲政后,都会有政绩饥渴症。这似乎成了一种惯例。如北宋哲宗赵煦在高太后撤帘
8、后.第二年就停止与西夏谈判,不计当时国力,多次对其用兵。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对他有这么一句描写:“赵煦大喜,哈哈大笑,叫道:‘好极,好极!我是皇帝了。我是皇帝了!”’1894年的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淮,亦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