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怀麓堂稿》探考-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复卫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九六年第一期《怀麓堂滴》探考钱振民,:〔内容提要〕自清以来人们对《怀麓堂稿》的认识就出现了偏差一是认为它收录了李东阳,。,的全部诗文作品二是没有认识到清代以后的各种重刻本与它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异其实它,;收录的只是李东阳仕宦期间的诗文而致仕以后的诗文收编为《怀麓堂续稿》另行康熙刻本《怀、、、,、麓堂集》对正德本《怀麓堂稿》乱加删削改编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此后的各种刻本写本印。本却一直未能跳出康熙刻本的框框、,。明代文学家政治家李东阳的诗文集有《怀麓堂稿》和《怀麓堂续稿》两种前者在清代
2、,,;的重刊本名为《怀麓堂集》或《怀麓堂全集》为一般读书人知悉后者运交华盖到少是自清,,。初以来便被掩埋在遗忘的角落里几致绝版由此而产生的是人们对《怀麓堂稿》的认识偏,:、、。,;差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基本内容二版本本文试图从这两方面入手揭开历史的尘,。封还其本来面目一),约自清初以来的数百年iltI人们一直认为《怀麓堂集》收编了李东阳一生的全部诗文作,。,品不知另有二十一卷的《怀麓堂续稿》存世清代《怀麓堂集》的刻本以康熙刻本较早校梓,、者廖方达等人不知道《怀麓堂续稿》的有关情况而径将《怀麓堂稿》中的《南行稿
3、》《北上录》,,“”。等七种杂记改编为《诗文续稿》十卷凑为百卷之数以全集的面目问世《四库全书》的编,,,“纂者未能搜集到明刊本《怀麓堂稿》也未见到《怀麓堂续稿》而以康熙本入收视之为全”。。集(参见《四库全书总目》该书提要)此后的刻本均未能跳出康熙刻本的框框乾嘉时法式,,,善等人编撰《李文正公年谱》于李东阳生命旅程的最后四年即自德八年到正德十一年几。,,:乎是空白法氏辑得李东阳作于正德八年的《重游慈恩寺》诗四首系于正德九年并且注曰“。”,此数诗《怀麓堂集》中未载而这几首诗就收在《怀麓堂诗续稿》第四卷中显然法氏不
4、知,。,道到少是未见到李东阳的这部诗文续稿现当代研究或介绍李东阳的文字包括各种工具,,“”。书似也未曾见有提及它的甚至对号称全集的《怀麓堂集》也无人提出过疑问,,,近年来笔者编撰《李东阳年谱》发觉无论是明刊本《怀麓堂稿》还是清刊本《怀麓堂全,。、,集》所收编的只是李东阳致仕以前的诗文作品《诗搞》二十卷《文稿》三十卷为李东阳任、,;职翰林期问诗文的结集《诗后稿》十卷《文后稿》三十卷中的诗文则是李东阳自入阁至致。“”:,仕这一时期的作品另外收入杂记七种《南行稿》一卷所收为李东阳于成化八年回湖广,;茶陵祭祖省亲途中
5、的诗文《北上录》一卷所收为李东阳于成化十六年秋赴南都主考应天府,;乡试期间的诗文《讲读录》二卷所收为李东阳自成化十二年到弘治七年任讲读之职时撰写,,;;《的讲章和直解《哭子录》一卷为李东阳在弘治末年哭其长子早夭的诗作东祀录》三卷为一63一,李东阳于弘治十六年奉命以内阁大臣身份赴润里祭祀孔庙期间所作的诗文《l集句录》二卷、,;为李东阳在成化弘治时两次病假期间集古句以代讽咏的诗作《求退录》三卷为李东阳在。内阁期间数十次请求致仕及辞谢恩荫所上奏疏之汇编以上是据《怀麓堂稿》本身所作的考,:“察李东阳的挚友杨一清在《怀
6、麓堂稿》刊刻之际所撰的序里也说得明白先生尝自辑其诗,,。、,;文凡九十卷总名之曰《怀麓堂稿》《诗稿》二十卷《文稿》三十卷在翰林时作《诗后稿》十、,。、,、、;卷《文后稿》三十卷在内阁时作《南行稿》《北上录》则附于《前稿》之未《讲读》《东祀》、、,:,。《集句》《哭子》《求退》诸录则附于《后稿》之末以皆杂记故不入卷中⋯⋯若致仕以后诗,,。’文则别为续稿他日当自有传之者心,。,很显然李东阳致仕以后所作的诗文并未收编在《怀麓堂稿》中它是否曾独自成编刊,。:“刻行世呢?翻检邵宝的《容春堂集》中有《李文正公麓堂续稿序》
7、一文序中说《麓堂续,。,,稿》若干卷太师西涯李文正公致仕后著也翁所著有《麓堂前后稿》者刻于徽郡公门下士。,,。”,,提学侍御张君汝立实与图焉公卒之明年汝立复得是稿遂于苏郡刻之邵宝字国宝无,,、。,锡人成化二十年进士历官户部侍郎南礼部尚书受业于李东阳之门李东阳以衣钵门生。,,。期之这篇序当是张汝立在苏州刊刻《怀麓堂续稿》时请他撰写的序中所言无容置疑但,时问过去了近五百年这部于正德十二年(李东阳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在苏州刊刻的《续,、、稿》还存世吗?后经多方寻觅笔者终于有幸在上海北京南京等地读到了这部《续稿》的几
8、。,。、、个残本合而观之尚能见到它的全貌它包含有《诗续稿》八卷《文续稿》十二卷《补遗》一。,,。卷除了《补遗》部分外均为李东阳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即致仕后的近四年里所作的诗文,、、。凡各体诗五百六十余首序引题跋碑铭祭文赋篇书记等文一百四十余篇,这部《续稿》具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它对于全面认识晚年的李东阳及其时代,研究茶陵派后期文学活动,探讨前七子与李东阳的关系等,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