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理想人格”的教育学意义.pdf

儒家“理想人格”的教育学意义.pdf

ID:53728757

大小:207.6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儒家“理想人格”的教育学意义.pdf_第1页
儒家“理想人格”的教育学意义.pdf_第2页
儒家“理想人格”的教育学意义.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儒家“理想人格”的教育学意义.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998年第2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总第aanansPQrtatinivity23期)JlofWuhTronUers科学版ourn“”儒家理想人格的教育学意义杜杰(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法商学院武汉430063),,“”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儒家看来人文的价值指向就是塑造文明的,“”。“”,人和文明社会其基础和核心乃是理想人格的塑育理想人格是儒家所设计的人生目标也是’。“”,儒家的教育目标儒家先师通过对理想人格内涵及其实现过程(方式)的揭示阐明了其基本教,,。育思想其中涵蕴着丰富而深邃的教育智慧在诸多方面与现代教育思想享有共同的视角、反一全人教育理念,教育的价值取向或说

2、教育目标是一个不断被解析和重构的问题现代教育观向传统教育思想“”。,回归的表现之一就是全人教育理念的确立近代以来科技文明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便利,“”,、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物化了教育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烙印这种片面的教育观使人的内在智慧和潜能未能充分圆满地开发出来从而使个人和社会。,由于人的潜能资源的流失而遭受损失尤其是这种教育体系忽视人心的内在和谐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造成了诸多的社会文明病和环境问题全人教育则是一种追求人性的教育是以培、、。养知情意三者和谐的圆满人格为目标的教育儒家所提出的理想人格观正与这一思想一脉相,。通并具有多方面的启迪

3、意义,、、。,,孔子认为人之品性有三仁智勇仁指道德品性或道德意识智指知性和智慧勇指的。—,“”“”。是精神性的意志和气概理想人格就是充实完善自身的仁智勇品性成为君子或成人所谓“,,”,。,“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智勇都指人的内在的人格品性并且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智是服务于仁的;同时要求仁者必有勇见义不为无勇也勇从属于仁,。“,”,“,:从另方面看仁也离不开智和勇孔子在回答弟子时曾说未知焉得仁并指出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要之仁智勇三者是和谐合一的共同构成理想人格的精神品性和人格内涵其中仁是,,,。,“”,核心和基础是统帅智和勇的分而言之是仁智勇合

4、而言之就是仁所以儒家强调仁者人也“”,,“”,。仁就是真实的人格美善的人格是全人的内在品性也是每一个人的潜在品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孟子强调人皆可以为尧舜凸现出儒家文化注重成人的全人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论对教育本质和目标的重新定位确实表现出它对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认同,“”古今中外曾经出现过形形色色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而儒家理想人格的人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堪称全人教育之典范这种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应着重于培养以人的个性气质和社会意识为“”,“”。基础的创造力;任何人只有首先成为一个人然后才可能成为一个人才它强调人格中道德意、、,,,识理性智慧意志情感的和谐合一以丰富圆满的人格为

5、本知识和技能为用这是社会和谐的基84,。,础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保证从根本上说儒家理想人格观所涵蕴的教育理念就是反对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教育观倡导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教育观在孔子等儒家看来理想人格表现为,,,一种人生境界也表现为人格修养进程;作为理想境界普通人确实很难完全达到但作为修养进,,。程却是人人都可以实践的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就在于此二、人性化与社会化二,,,在现代教育观看来教育可视为个人和社会两个系统之间的中介要素教育追求社会化目标,。“”,也追求人性化目标并且使之统一起来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过程正是追求人性化与社会化统。“”,“”一的进程理想人格的实现过程被儒家称之为内圣外王之

6、道内圣就是充实完善自身的仁智,,“”,,勇品性达到至仁即仁的内化;外王就是要将仁的内在品性发挥出来实现其社会功用和价值。,、即仁的外化儒家特别强调只有在一定的实际的社会活动过程中理想人格才可能真正地真实地。,确立起来儒家对人和人类社会怀抱乐观积极之信念内圣外王之道就是要确立起人性的社会和。,“”,社会性的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观念所涵蕴的教育学意义对于成人的教育而言人性化的过程。,尹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按儒家所说我有仁德之心人人皆有仁德之心我有仁德理性人人皆有仁德理性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孟子》有言,。”,。,之心人皆有

7、之↑人之所以为人从根本上说被归结为某种精神存在因此它更重视人性的内,。在精神和社会内涵寻求人的精神的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就是要着重于人的精神的教化和,,,社会品性的塑育就是要使人不断地从自然性的存在状态中超脱出来提升出来进入到一种精神、。“”,的境界社会的境界尽管历史上各学派对于人性内涵的界定各执一辞儒家文化对人性的看法,、,,也不无偏颇但儒家把人性规定为人的道德属性社会属性其基本立场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从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