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教学设计.doc

陈丽丽教学设计.doc

ID:53717938

大小:4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6

陈丽丽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陈丽丽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陈丽丽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陈丽丽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舟记》教学设计济渎路学校初中部陈丽丽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课标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2.王叔远技艺的“奇巧”,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核舟雕刻的内容,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2.体会文章“总——分——总”的整体思路,理清主体部分按空间顺序说明的特点。一、三分钟育人“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析:父母亲病了,

2、吃的药要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父母亲病倒在床上,要日夜护理,不离开他们的身边。故事: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二、善激同学们,七年级的时候,我们曾领略了古代一种民间艺术的魅力,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

3、?(《口技》,请一位同学简述其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属于我国古代的民间艺术,那就是----精湛绝伦的微雕艺术。三、善习1、简介作家作品: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它介绍了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2、重点词语释义:(1)为宫室、器皿、人物 (2)罔不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4)八分有奇 (5)高可二黍许(6)多髯者(7)其两膝相比者 (8)佛印绝类弥勒 (9)其船背

4、稍夷 (10)钩画了了(11)曾不盈寸 3、翻译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2)技亦灵怪矣哉。四、善学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主思考:(1)、核舟大小如何?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2)、课文各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体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3)、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这样有什么好处?(4)、重点研读文章第二部分(2-5自然段),找出能表现王叔远技艺“奇巧”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品析。(5)、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2、善引:提示学生:关注每一

5、段的开头3、善导:表现王叔远技艺“奇巧”的句子有很多,大家要学会合理地分类。把繁多的内容分成几大类。明确:从体积、雕刻的精细、人物各具特色的情态等方面来表现王叔远技艺“奇巧”。4、善习:《口技》一课,通过细致描摹各种声音,表现了什么?更进一步说明了什么?那么本课呢明确: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五、善用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

6、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六、善习1、填空《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本文如实地描写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2、解释加点词。诎右臂支船高可二黍许其船背稍夷 两膝相比者 3、按课文内容填空。(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2)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3)最能概括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七、善结学生自己说一说

7、这节课的收获。师: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很多启示。八、教学反思《核舟记》是一篇文言说明文,作者通过对核舟的整体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描述,细笔勾画,形象具体可触。读完之后,不禁令人称奇道绝,叹为观止。我觉得本篇课文的教学成功之处有以下两点:一、以学生自学为主,实现人人参与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能力,所

8、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划出难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疑惑,展示成果,最后师生共同交流难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喜欢,也正是这样的方式,让我班的学生不再讨厌文言文的学习,而是变得很积极。这种教学方式,我在七年级下半学期开始使用,现在到了八年级,效果很好。 二、注重学中习,习中学首先,我由之前学过的《口技》导入,让学生知道口技、微雕都是我国古代的民间艺术,然后出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