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丹纳《艺术哲学》哥特式建筑.doc

读丹纳《艺术哲学》哥特式建筑.doc

ID:53717304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6

读丹纳《艺术哲学》哥特式建筑.doc_第1页
读丹纳《艺术哲学》哥特式建筑.doc_第2页
读丹纳《艺术哲学》哥特式建筑.doc_第3页
读丹纳《艺术哲学》哥特式建筑.doc_第4页
读丹纳《艺术哲学》哥特式建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丹纳《艺术哲学》哥特式建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丹纳《艺术哲学》——谈对哥特式建筑的理解据说你不论从哪个方向去看蒙娜丽莎的眼睛,都能感觉到她也在看着你。这与她那神秘的微笑一样令人百思不解。细看之下,发现原来她是蒙着一层薄如蝉翼的面纱的,但仅仅是这个缘故,让世人无法真正看透这件不朽的艺术品吗?当然不是,否则那些无衣遮体的人像雕塑,又怎么解释呢?如果说这些都是"沉默"的艺术品,只能给人视觉上的冲击,缺乏来自多感观的信息,那么站在德国科隆大教堂不远处,听着那已回响了好几个世纪的浑厚深沉的钟声,你还"听"见了什么?面对一件艺术,仅凭感性的认识是不够的。在色彩和造型的背

2、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甚至是一段历史。没有同样深刻而又有普遍适用性的哲学思想作指导,显然是孱弱无力而缺乏理性深度的。丹纳的《艺术哲学》就以它独特的哲学视角,探索了一条欣赏品读艺术品的规律。书中非但没有教条的理论、公式主义等抽象而繁琐的东西,相反,它其实是一部艺术史。"丹纳的作品好比一幅图画,历史就是镶嵌这幅图画的框子。"这段英国评论家评论与丹纳的治学思想不谋而合:"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求规律,证明规律。"丹纳所言的"事实"即为"历史"。在第二篇"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中,把意大利那个时

3、期下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都融入了其中。然而,如果读后仅仅是深刻领略了意大利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不够的,相信这也不是丹纳的全部用意。事实上,他力图证明他所提出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原则"对艺术欣赏的普遍性。如此说来,艺术品其实就是历史的见证。正因为这样,艺术品的魅力就不仅仅在于它的美学理想,还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发现它还需要"爱智慧"的眼光,《艺术哲学》是给人以这样的启迪。以哥特式建筑为例,我们看到的将不仅仅是它的巍峨飞耸的气质,还有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亦深印脑中,甚至惊觉它与文艺复兴其

4、实也有着摆脱不了的联系。丹纳一再强调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是艺术品产生的基本原因。那么对于哥特式建筑的产生,又是怎样一种背景呢?在阿尔卑斯山脚下,1337至1453年间,长达65年的意大利战争中"除了光荣的风烟外,什么也没有得到";在英吉利海峡两岸,长达116年之久的英法百年战争更是造成了无数生灵涂炭,村舍荒芜。不可思议的是天灾接踵而来,黑死病开始了它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人类浩劫。尤其在哥特式建筑的发源地的法国,布罗代尔曾痛惜地告诉我们:"自1350年到1450年,是可以与10世纪和20世纪一起,堪称欧洲历史上最动荡的一

5、个时代。"对这个时期的欧洲而言,受到的打击非笔墨所能形容。人们自然怎么也摆脱不了灰心丧气、悲观厌世的情绪,抑郁到了极点。苦难深重使得人们不免有"幻想的倾向,经常的绝望,对温情的饥渴,自然而然使人相信一种以世界为苦海,以醉心上帝为无上幸福,以皈依上帝为首要义务的宗教。"对此当时有一个人有这样生动的比喻:"世界脱下破烂的旧衣,替教堂披上洁白袍子",于是哥特式建筑出现了。这仿佛只是从历史出发看艺术品的产生。其实正如前文所说,我们还只是看到"镶嵌这幅画的框子"。因为显然,艺术家们的理想是"特征支配一切",即在一件艺术品有限

6、的尺度范围内把所要表达的东西表现得彰明显著,但绝对不是毫无创造的写实描摹。艺术所以要担负这个任务,是因为现实不能。现实必须求助于艺术,必须由艺术家来补足。这就是丹纳《艺术哲学》中的核心思想:"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于是我们就不会太惊讶于哥特式建筑的怪异、变化、无穷、奇妙。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秀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然而这些还不是哥特式建筑给我们最深刻最具冲击力

7、的印象。这些细部的构成其实都是为了表达同一个思想主题,即是以尖弓型为典型的主要特征充分表达出"让高耸的尖塔把人的目光引向虚缈的天空,使人忘却今生,幻想来世。"在这个主要特征支配下,其它细部上的处理都与之相呼应,甚至十四、十五世纪出现的所谓火舌式,更是令人心中充满动态,因为它那蒸腾的气势。"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求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求思想上的安慰。"黑格尔如是认为。哥特式建筑的确表现并且证实极大的精神苦闷。波澜壮阔的苦闷,整个中世纪的人都受到它的激动和困扰。这似乎就是在十二

8、至十六世纪遍布欧洲各地的哥特式建筑的全部。然而我们不要忘记,哥特式建筑并非只有教堂。但如果说巍峨飞耸,直刺青天是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征,那么,哥特式教堂就是该类型建筑的代表。如我们熟悉的法国亚眠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纤细高耸的小尖塔上的钟声浑厚深远,一直回响到阿尔卑斯山以南的意大利--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文艺复兴是结束所谓黑暗的中世纪,推动西欧走进现代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