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重偾可疾”新解.doc

《国语》“重偾可疾”新解.doc

ID:53689407

大小:1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5

《国语》“重偾可疾”新解.doc_第1页
《国语》“重偾可疾”新解.doc_第2页
《国语》“重偾可疾”新解.doc_第3页
《国语》“重偾可疾”新解.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国语》“重偾可疾”新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国语》“重偾可疾”新解汉语言文学《国语》“重偾可疾”新解李家傲摘要:《(国语·晋语一》“重偾可疾”,自韦昭注释以来,学者均无异议.然而韦注并非确诂,尚可商榷.文章认为,“偾”通“愤”,应释为“盈”或“满”,此句大意为:志气充盈地人可招人厌恶.本章“而大志重”之“重”字后疑脱去“偾”字.关键词:《国语》韦昭注偾《国语·晋语一》:“其为人也,小心精洁,而大志重,又不忍人.精洁易辱,重偾可疾,不忍人,必自忍也.辱之近行.”韦昭注曰:“小心,多畏忌.精洁,不忍辱.大,年长也.重,敦重也.偾

2、,僵也.悖重者守节不易其情,则可疾毙僵也.”韦氏之后,学者大都袭用其说,特别是对“偾”地训释,历来鲜有质疑者.韦注地大意是说:悖重地人能够守住节度,不改变自己地想法,那么别人就会厌恶嫉恨他,使他跌倒摔跟头.此训不仅难合事理,且不合于原文.悖重之人即使守节不易其情,也不一定就招致别人地厌恶诋毁,两者之间并无必然地联系.同时,韦注谓“则可疾毙僵也”,也误解了原文“重偾可疾”地句法结构,遂致失其本意.原文“重偾可疾”与上句“精洁易辱”句式相同,系主谓句,语意亦相类,谓精洁者易见辱,重偾者可致疾.若如韦昭所注,原

3、文“重偾可疾”则当作“重可疾偾”,“偾”与“疾”在句中应为连动关系.韦注显然未得其解.4/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欲求“重偾可疾”句之正诂,首先要解决其中“偾”字地释义问题.“偾”之训“僵”,虽为常训,但施之于此句则龃龉不合:“重偾”之“偾”,与上句“精洁”之“洁”对举,很明显是形容词,而释为“僵”,则成动词,与语境不合.故此“偾”当另求新解.我们认为,此“偾”通“愤”,当释作“满”或“盈”.古代文献中,”贲”“愤”“偾”常相互通借.《礼记·乐记》:“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郑玄注:“贲

4、,读为愤.愤,怒气充实也.”此是借“贲”为“愤”.《礼记·射义》:“贲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郑玄注:“贲,读为偾.”此是借“贲”为“偾”.《汉书·邹阳传》:“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汉书·韩王信传》:“此伍子胥所以偾于吴世也.”以此二句相比勘,知“偾”与“愤”通.《宋书·志第五》:“欲奉瞻山陵,以叙哀偾.”“偾”借为“愤”也.此处“重偾”之“偾”即通“愤”,当训为“满”或“盈”.《方言》《广雅》并曰:“愤,盈也.”《周语上》:“阳瘅愤盈.”韦注:“愤,积也.盈,满也.”如此,“精洁易辱,重

5、偾可疾”就可以解释为:“洁身自好地人易被人侮辱,志气厚实充盈地人会招人厌恶.”这样训释,既合于事理,也与原文地句法结构相一致.“偾”字训作“盈”“满”,方为得其正诂,那么前代学者如韦昭之属,为何不曾窥及此点呢?推究其根由,恐与上文“而大志重”句在传写过程中存在文字脱漏有关.4/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上文“而大志重”,其中“重”字后疑脱漏一“偾”字,原本应作“而大志重偾”.揆之文势语脉,下文“精洁易辱,重偾可疾”与上文“小心精洁,而大志重”紧相呼应,“精洁”承“小心精洁”而来,“重偾”当承“而大志重”而来

6、.循此以观,“而大志重”地“重”字之后当有一“偾”字,否则下文“重偾”之“偾”凭空而出,无所依承,颇显突兀.原文有此脱字,遂致全句语意不足,结构不明,所以韦昭据此训释下文,就难免不出现误解.如释下文“大”为“年长”,“重”为“悖重”,“偾”为“僵”,即是如此.清人徐元诰《国语集解》引汪远孙说:“大志与小心对文,《论语》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此即重字之义.韦注大为年长,失之.”汪氏认为“大志”与“小心”相对,不当释“大”为年长.我们认为其说甚允,只是未能进一步认识到“重偾”与“精洁”相对,“重”与“

7、偾”义相近,不免于憾.其实,“重”义为“厚”,“偾”义为“盈”,“大志重偾”意即“志气大,厚实充盈”.用“愤盈”字来称说“志气”,古书不乏其例.《淮南子·汜论训》:“愤于志,积于内,盈而发音,则莫不比于律而和于人心.”其中“愤于志”即“盈于志”,也即“志气充盈”.人之常言“发愤”“气愤”“愤然”,其“愤”也都是以“愤盈”为其义.若此,原文“其为人也,小心精洁,而大志重偾”云云,其大意是说:申生为人小心,洁身自好,却志气充盈,又不忍心害人.洁身自好地人容易受到侮辱,志气充盈地人会招人厌恶.“而大志重”后补一

8、“偾”字,能使本句地结构更加合理,语意更加明顺,然而其是否能与下文很好地照应呢?下文有这样一句话:“骊姬曰:‘重,无乃难迁乎?’”单出一“重”字,并未“重偾”同出,这是否与前文“而大志重偾”矛盾呢?4/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我们认为,两者之间并无矛盾,“而大志重偾”能够与下文很好地照应.第一,此段为优施与骊姬地对话,先是优施对太子申生个人性格、为人特点地评说,认为他“小心精洁,而大志重偾”.接着,骊姬发问,认为既然如此,想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