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版-结构设计统一规定

2012年版-结构设计统一规定

ID:5363693

大小:357.18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7-12-08

2012年版-结构设计统一规定_第1页
2012年版-结构设计统一规定_第2页
2012年版-结构设计统一规定_第3页
2012年版-结构设计统一规定_第4页
2012年版-结构设计统一规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版-结构设计统一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版)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结构部二○一二年二月1结构设计统一规定(2012年版)一、结构计算(以SATWE程序为例)1.主体结构电算参数取值:(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度):一般情况下为0度。若改变此角度,地震作用方向和风荷载作用方向均改变;只有在“风控”而不是“地震控”,且原坐标系下的风荷载作用不能控制结构的最大受力状态时,才需要改变此方向角。(2)混凝土容重(kN/m³):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取27,框架—剪力墙结构及异形柱框架结构取26、普通框架结构取25。(3)裙房层数:

2、层数应按计算层数填写,包括地下室的层数。该参数主要是将裙房以上一层作为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判别的一个条件(依据抗规6.1.10条文说明,有裙房时,加强部位的高度也可以延伸至裙房以上一层);如果不需要可以直接填0。(4)转换层所在层号:层数应按计算层数填写,包括地下室层数;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地下室顶板起算进行判断(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减地下室层数进行判断),是否为1~2层或3层以上转换(刚度比算法不同)。注意:为简化设计,一般情况下地下室顶板只要符合嵌固条件,可优先考虑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此时转换层位置

3、从地下室顶板起算进行判断;当地下室四周某侧缺少土的约束,此时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转换层位置从嵌固端起算;当地下室四周土的约束情况良好,仅因为板厚或侧向刚度不满足嵌固要求,此时转换层位置从地下室顶板起算。(5)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有地下室时,应指定地下室层数。该参数影响风荷载、地震作用计算、内力调整、底部加强部位判断。当没有地下室,但在地面以下增加的计算层也应指定为2地下室的层数。例如:当基础埋深较深,为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在0.00标高附近设置框架梁(基础梁)的情况。(6)嵌固端所在层号

4、:程序默认嵌固端所在层号为“地下室层数+1层”,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修改或不修改。注意:如果修改了地下室层数,应注意确认嵌固端所在层号是否需作相应修改。(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程序默认为1m,一般情况下不修改。(8)是否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当计算刚度比(包括查找是否有薄弱层等)、周期比、位移比时,应选择此项(总信息输出时为“是”),其它的结构分析(如计算内力和配筋)不选择此项(应在总信息输出结果中说明)。另外对于地下室楼层,程序总是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9)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是否保留弹性

5、板的面外刚度:该项一般情况下应勾选,对于板柱体系的地下室必须勾选。(10)墙梁跨中节点是否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墙梁与楼板是相互连接的,因此在计算模型中墙梁的跨中节点是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的,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会由于刚性楼板的约束作用过强而导致连梁的剪力偏大,另一方面,由于楼板的平面内作用,使得连梁两侧的弯矩和剪力不满足平衡条件。该项一般情况下应勾选,当在高烈度区连梁受剪截面不足时,可考虑不勾选(如不选择,则认为墙梁跨中节点为弹性节点,其面内位移不受刚性楼板约束,此时墙梁的剪力较勾选时小)。(11

6、)结构材料信息:一共有五个选项,分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有填充墙的钢结构、无填充墙的钢结构、砌体结构。一般情况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2)结构体系:按结构体系分别定义为: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3等。当存在短肢剪力墙结构时,按剪力墙结构定义,程序自动判断短肢剪力墙并按高规要求进行设计。(13)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一般情况下选择“施工模拟加载3”。特殊情况下,可通过施工次序,定义指定连续若干层为一次施工(简称为多层施工)。对于一些传力复杂的结构

7、,应采用多层施工的施工次序,如:转换层结构、下层荷载由上层构件传递的结构形式、巨型结构等。对于广义层的结构模型,由于层概念的泛延,应考虑楼层的连接关系来指定施工次序,避免下层还未建造,上层反倒先进入施工行列。正确定义施工的原则见SATWE2010版用户手册第166页.(14)风荷载计算信息:共有不计算风荷载、计算水平风荷载、计算特殊风荷载、计算水平和特殊风荷载四个选项,根据工程情况选择,一般的多、高层建筑只需选“计算水平风荷载”。(15)地震作用计算信息:共有四个选项,分别为:a.不计算地震作用,b.计算水平地震作

8、用,c.计算水平和规范简化方法竖向地震,d.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根据工程情况选择,一般工程只需选“b.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按《高规》4.3.2条第3~4款、4.3.13~4.3.15条和《抗规》5.1.1条第4款、5.3.1~5.3.4条需要计算竖向地震作用的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c.计算水平和规范简化方法竖向地震”或“d.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