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课件.ppt

汉字的起源课件.ppt

ID:53609301

大小:16.84 MB

页数:87页

时间:2020-04-20

汉字的起源课件.ppt_第1页
汉字的起源课件.ppt_第2页
汉字的起源课件.ppt_第3页
汉字的起源课件.ppt_第4页
汉字的起源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字的起源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法课程讲义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概述关于我国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以有五千年的历史,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商代时期已形成相当系统的文字体系。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常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传说仓颉有四目,是黄帝的史官。他发现结绳记事的不便,通过观察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其实这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古人往往

2、将某些成就归结于一人。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陶文古人在上陶器刻画的文字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陶文是出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陶文中华第一字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

3、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象形构字法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例:“日”写成,“月”写成,水写成,牛写成等等。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的演变,到后来都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成了后来方正的字体,有的笔画减少了,有的笔画增添了,由不规则变成了有规则的字体。二、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

4、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三、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

5、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做“金文”;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做“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商代青铜方鼎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和书法风格

6、来看,总的情势是清秀隽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zhe,结构严谨,行款章法自如。其前期的作品风格质朴平实,多挺拔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影响。字体平易古朴,笔划方圆兼备,具有凝练平直之气。利簋仅用短短32字就记述了武王代商的重大历史事件,因而被称为武王克商簋,是迄今所见西周最早一件铸铭铜器,开创了西周金文书法的先例。后期的风格凝重雄放,已显出金文的独特艺术。记载武王伐纣的利簋及其铭文颂簋西周后期。盛食器。隆盖,顶有圈形把手。圈足饰重环纹。形制庄重。盖器同铭,各铸十五行一百五十二字,铭文为金文,字形优美端庄。一鼎一尚书——毛公鼎毛公鼎毛公鼎通高近5

7、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毛公鼎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为皇皇钜制,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南姞甗铭文[西周]周代青铜器铭文周代青铜器铭文四、篆书(一)大篆大篆,也称籀(zhòu)文。《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是我们今天研究大

8、篆的主要资料。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