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584477
大小:16.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4
《高职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职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分析了高职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实际建设中出现的重视申报轻视建设、整体设计水平不高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情境设计、完善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对策 一、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 将网络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是一种重要趋势,因为网络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将有限的教育资源以共享的方式让更多受众受益,可以有效地扩大教育规模和教育范围,促进现代高职教育的改革
2、。网络课程教学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巨大的的契机,显示出蓬勃的生机。 网络教育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软件、硬件和网路教育资源,软件和硬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未来网络教育资源一定会成为决定网络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利用先进的教育理论,设计和开发出符合我国网络教育现状要求的网络课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高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各大高职院校都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都在摸索符合本校特色的高职办学体系。特殊的培养目标,强调了职业性和针对性,有利于专业应用人
3、才的培养和输送,但是同时也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过去强调专门化,容易割裂学生党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迎合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更新观念,不要过分强调职业技能培训的一次到位,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信息技术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恰是高职院校求特色、求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学生获取、选择、利用信息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的高职教育必须要重视和加强网络课程建设,要积极培养出能够利用现代信息作出最佳决策的人才,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网
4、络课程建设流于形式 网络课程建设应考虑的主要群体应该是学生,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学习特点等相关因素。但是事实上,在实际的网络课程建设中,太多的教师过分地看重了课程申报、评审,导致网络课程建设流于形式:教师们更多地注重从教学的角度如何向评审专家和同行教师们展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却很少关注学生的使用体验。建设网络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给与学生必要的导学和指引。更有甚者,不少高职院校对建设网络课程不太重视,一旦立项得到批准,得到建设资金,就匆忙组织突击建设。建设期满等到通过评审和验收后,就将网络课程束之高阁,浪费
5、了人力、物力,建设的网络课程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网络课程设计水平不高 在目前的高职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内容的堆砌,缺乏有效的情境涉及。许多高职院校的网络课程建设都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没有依据教学目标规划涉及教学情境,而是将文本教学材料或者教案进行简单的堆砌、编排。建构主义人为,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学习情境的构建,学习者摄取知识的过程其实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或者同学的帮助,有意识的建构得来的。缺乏情境导入的学习,是机械的盲目的不科学的,网络课程建设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三、解决对策分析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网
6、络课程建设思想 网络课程建设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建设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展开。要多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切身地为学生着想,可以增加一些导学、网络课程使用介绍等方面的内容,方便学生积极地利用网络课程展开学习。校方和教师都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程建设思想,积极利用多种渠道比如校园媒体、专家讲座、校内宣传栏目等等,扩大网络课程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于网络课程内涵和用途等方面的了解。当然,单纯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相关的教育部门也要从政策层面不断给与规范和指导,鼓励学生选修网络课程,在校级、省内乃至全国范围
7、内对于所修的学分给与认可。 (二)加强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情境设计 网络课程内容设计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要力求多层面、全方位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要把情境设计作为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方面,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些选择的机会,方便学生根据不同学习情境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习活动,如:个别式网络课程模式、协同式网络课程模式、交流式网络课程模式等。 (三)不断完善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 网络课程评标标准也是影响网络课程实施情况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不能仅将评价局限在网络课程的评审阶段,不能仅将评价的权限交给专家
8、和学者,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网络课程的后期管理、维护和使用。因此,我们要将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