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探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理论学刊1997年第3期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探析宋士昌苏联解体后,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认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及其有关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沿革,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历史评价,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苏联解体的关系,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等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与分析。一、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沿革论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自然要提及苏联70多年社会主义的历程。它们之间
2、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简单地划等号。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列宁、斯大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所创立的一种具体的社会主义道路,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机制的统一体。而苏联70多年社会主义的历史沿革,则是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运动及其发展、变化的全部历程,它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由盛转衰的历史舞台,它展示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由创建、确立到正常运转、再到扭曲变形以至解体消失的轨迹。研究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苏联70多年社会主义的关系,既不能把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混
3、为一谈,更不能脱离历史背景妄加评判。因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产生、发展于苏联70多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彼此不可能泾渭分明,研究二者的关系,必须深入考察苏联70多年社会主义的历史,将其分为若干阶段,弄清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及其作用,从而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第一阶段: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创建、确立时期。始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止于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这是俄国实现由一个落后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又可分为前期(1917—1924年)和后期(1925—1936年
4、)。前期由列宁领导,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创建时期。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当代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始人。他领导俄国无产阶级突破了“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列宁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作了多方位的成功探索。他虽然没有“一下子规定出新社会的组织形式”(《列宁选集》第3卷第545页),但他从俄国历史的、现实的实际出发,实现了由全体人民管理国家到由无产阶级先锋队管理国家、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为建立社会主义
5、基本制度奠定了基础。后期斯大林开始执政,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斯大林终止执行新经济政策,结束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36年12月5日,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已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5第二阶段: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正常运转时期。始于1936年底,止于1956年苏共20大。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给苏联三个五年计划(1928—1940年)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绝对必需的物质条件”(《斯大林文选》(1934—1952
6、)第447页)。它使苏联的战时动员之快、规模之大,举世罕见,使战争期间全党全国团结统一,一致对敌。依靠这些,苏联人民在苏共和斯大林领导下,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进而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成为震撼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强大世界体系。同时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也为战后苏联社会主义的恢复重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但仅用了两年时间,苏联的工业生产就达到了战前的水平,到1950年,其工业总产值比战前增长了73%,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2%—
7、23%,农业总产值也达到了战前水平。50年代,苏联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以工农业总产值论,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三阶段: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扭曲变形时期。始于苏共20大全面否定斯大林,止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在这一时期,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列波夫、契尔年科等苏共领导人看到了深深打着斯大林烙印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存在许多弊端,需要改革,但却没有找到根本的症结所在,使改革步入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误区,加之对苏联社会发展的过高估计和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修正,以及对外推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和扩
8、张主义,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的长期停滞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严重扭曲。如果说历史赋予斯大林的使命主要是建设、保卫社会主义,那么他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他领导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在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迅速发展壮大,雄居世界强国之林。在这其中,由列宁奠基、斯大林确立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功不可没。当历史把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使命交给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时,因为他们教条地、僵化地对待列宁、斯大林创立的社会主义模式,贻误了改革和发展的时机,最终使苏联社会主义积重难返,陷入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