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571707
大小:1.36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4-18
《北邮通信工程微波实验报告.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班级:姓名:学号:日期:2013年5/6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分支线匹配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支节匹配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微带线的基本概念和元件模型;3.掌握微带分支线匹配器的设计与仿真。二、实验原理1.支节匹配器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及响应波长的减小,分立元件的寄生参数效应就变得更加明显,当波长变得明显小于典型的电路元件长度时,分布参数元件替代分立元件而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频率高达GHz以上时,在负载和传输线之间并联或
2、串联分支短截线,代替分立的电抗元件,实现阻抗匹配网络。常用的匹配电路有:支节匹配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指数线匹配器等。支节匹配器分单支节、双支节和三支节匹配。这类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此电纳(或)电抗元件常用一终端短路或开路段构成。图1.1支节匹配器原理单支节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支节到阻抗的距离d,使其在距负载d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是YjB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
3、支短截线的长度,0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的长度就能达到匹配。双支节匹配存在匹配禁区。图中假设主传输线和分支线的特性阻抗都是Zl0,1、l2分别为两条分支线的长度,d1为负载与最近分支线的距离,d2为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d可以是/4、/8、3/8。本实验考虑d/8的情况。22第1页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2.微带线从微波制造的观点看,这种调谐电路是方便的,因为不需要集总元件,而且并联调谐短截线特别容易制
4、成微带线或带状线形式。微带线由于其结构小巧,可用印刷的方法做成平面电路,易于与其它无源和有源微波器件集成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微波电路中。我们仿真软件中有专门计算微带线特性阻抗的程序,在主窗口顶部的Window下拉菜单的TXLINE里。三、实验内容已知:输入阻抗Z75in负载阻抗Zj(6435)L特性阻抗Z750介质基片2.55,H1mm,导体厚度T远小于介质片厚度H。r假定负载在2GHz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
5、距离d,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d。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1248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值1.8GHz从至2.2GHz的变化。四、实验步骤1.建立新项目,确定项目中心频率为2GHz,步骤同实验一的1-3步。2.将归一化输入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Y-Smith导纳图上,步骤类似实验一的4-6步。3.设计单支节匹配网络,在圆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d以及分支线的长度l所对应的电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TXLINE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注意在圆图上标出的电角度360°对应
6、二分之一波长,即。4.在设计环境中将微带线放置在原理图中。将微带线的衬底材料放在原理图中,选择MSUB并将其拖放在原理图中,双击该元件打开ELEMENTOPTIONS对话框,将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介质厚度H、导体厚度依次输入。注意微带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5.负载阻抗选电阻与电感的串联形式,连接各元件端口。添加PORT,GND,完第2页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频率改为扫频1.8-2.2GHz.6.在PROJ下添加图,添加测量,进行分析。7.设计双支节匹
7、配网络,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原理图,在圆图上确定分支线的长度、,重复上面步骤3~5。五、仿真过程1、单支节匹配在OutputEquation中添加方程,代码如下:其中zl、zin表示归一化后的负载阻抗和输入阻抗。b=step(-100,100,0.01)定义相角变量b从-100到100,步长为0.01弧度。R=zl*exp(j*b)表示模值为zl,相角为b的变量,对应等反射系数圆。Gamma=(Zl-Zo)/(Zl-Zo)表示反射系数。Rm=0.5*exp(j*b)-0.5表示g=1的匹配圆。Rs=e
8、xp(j*b)表示纯电纳圆(单位圆)。绘制的圆图如图1.2所示。标记出了归一化的输入阻抗zin和负载阻抗zl。绘出了负载等反射系数圆R,纯电纳等反射系数圆Rs和匹配圆Rm。图1.2单支节匹配Smith圆图第3页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单支节匹配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从负载处(标号15028)顺时针向源沿等反射系数圆R移动到与匹配圆交点处(标号18746),可知移动了93.57+104.6=198.17°(注意到圆图上360°对应半波长,故计算采用的角度为198.17/2=99.08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