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设计.doc

建筑空间设计.doc

ID:53563681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4

建筑空间设计.doc_第1页
建筑空间设计.doc_第2页
建筑空间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建筑空间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空间设计由同济大学逸夫楼想到的……中国有五千年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足以使建筑形式多变而意境深幽,凝聚的文化沉淀能唤醒人们潜伏的需要,从而满足于深藏心底久远的追求,梁思成先生在谈论中国建筑文化时经常不无自豪地说: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这文化而兴盛衰亡,那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世界中,作为当代中国的建筑师们,如何去精心地对待每一个设计,使设计思想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营造一个“人的场所”呢?如何为建筑文化的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呢?建筑事业是“万岁的事业”,从本质讲是上百年、上千年的大计大业,因此也往往是遗憾最多的文化,有些房造好后人见人骂,但如不利用则浪

2、费更大,只好“削足适履凑合用”,因此建筑师的职责和任务,就是要不断地设计出精品来,使遗憾降到最低限,使建筑更好地服务于人,为人所用。同济大学逸夫楼就是一个很好地与环境结合,运用空间流动渗透手法,使室内空间设计别具一格,把功能与空间完美组合在一起的设计精品,它足以体现了建筑师的巧妙构思和独具匠心的创新意识。同济大学逸夫楼,又名科学苑,建筑面积6800m2,是一个集学术交流中心和现代化教学、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楼,坐落于四平路,校园东大门前,平面呈“工”字形,造型和色彩浑然一体,为校前区校园环境的完整和质量的提高增添一景,大面积的白色面砖、灰色眉线及宝蓝色玻璃,使立面典雅,富有雕塑

3、感,形成校园主要的景观。人是自然的产物,在长期的历史进化的过程中与自然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人们对树木、花草、流水、喷泉等有一种本能的、自然的爱好。波特曼曾说过: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而且是一种最大众化的社会艺术,建筑实质性的东西是空间,而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所以建筑要给人提供一个能够回归自然的空间和场所,在波特曼的精彩的共享空间和城市综合体中,处处能看到绿色的植物、花草、流动并发出响声的溪水与喷泉,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自然之中,而逸夫楼设计者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巧妙地运用两个简洁、狭长型中庭,呈“T”字型相交,南北向的中庭带有二层回廓,兼有交通、交往、展示等多功能

4、,内装修呈浅色基调,再加上柔和的光线透过蓝色玻璃天棚,为整个室内罩上一层淡淡的蓝灰色基调,中庭南端的富有动感的花岗石拼贴画,与北端大片透明玻璃透过的绿色树影,往来的人群相映成趣,使狭长的中庭充满生机活力,使室内外空间和谐地组合起来,给人一种舒心、怡人之美感,尤其是在风和日丽的晴朗天气,身临其中,心情也会变得如阳光般灿烂、明媚。位于大报告一侧的另一个东西向中庭,也体现了设计师的点睛之笔,充分利用了功能的需要,使中庭地面由西至东逐级抬高,形成五个不同标高的大平台,平台上布置了绿化、供人休憩的座椅,顶棚采用大玻璃,和煦的阳光洒入,身临其中的人们会疑惑?是室内还是室外呢?这既解决了

5、交通疏散问题,又丰富了室内景观,并巧妙地通过走廊与南北中庭联系在一起,极富创意,简简单单的两个中庭,经过建筑师精心设计,产生了独特的魅力、优雅的情调和整体的节奏感。充分体现了建筑师对人性的关注和追求,在自然中,那雨声、水声、小鸟的鸣叫声,那活动的人,一切都是动态的了。爱动态是人性的内涵之一,逸夫楼的空间设计中,上下来回走动的人,富有动感的雕塑、苍翠欲滴的绿树,这一切形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富有生活趣味的人性的空间。西方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和“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前者讲建筑的形式美,后者讲建筑所反映的文化深层结构。那么如何让建筑体现出这两点呢?一是建筑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

6、创造力,建筑设计并不是1+1=2,每个建筑师个体之间都有区别,区别处不在“硬件”,而在“软件”,软件所要解决的是使建筑的风格体现时代风貌,民族特色,与环境融洽协调,体现建筑师的文化,素质修养等。逸夫楼的室外空间设计与室内空间设计均体现了设计师新颖的构思与丰富的想象力,如立面设计简洁而又富于变化,采用半圆、圆、球体的造型母题,极富有个性和丰富变化中的统一性,外样转角作弧线处理,使大块厚实的体量柔和许多,半圆形的入口,上嵌圆形校徽图案,中庭上空的半圆形拱顶等,富有变化而又不离主题,入口广场尺度适宜,与学院广场遥相呼应,白色与宝蓝色彩在绿树掩映下,极富韵律感,使人赏心悦目。人常说

7、好的建筑远观有势、近看有型,可粗看亦可细玩。精心设计,不仅要有好的细部处理,更重要的是建筑师要有大胆的创新意识、渊博的知识和敬业精神。愿当代的建筑师们都能精心的设计,以人为本,设计出能反映出我们时代特征,民族文化的更多更好的精品,使建筑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体现二十一世纪中国应有的新的形象。2001.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