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54132
大小:183.2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08
《中技社96年春季环境与能源研讨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技社96年春季環境與能源研討會--碳權及碳資產管理-GHG減量策略--會議紀錄時間:96年5月23日下午1:30-4:30地點: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14樓貴賓廳(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30號)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中技社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主持人:林志森(中技社執行長)汪雅康(工業總會秘書長)引言人:李堅明(台北大學環境管理所教授)申永順(大葉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高毅民(BSI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趙宏耀(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經理)對談貴賓:劉國忠(中鋼環保處長)黃宗煌(清大經濟系教授)梁啟源(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莊
2、昇勳(南極碳資產管理公司)馬志昂(台灣碳排放交易公司)張行直(台經院研一所)姚慧怡(光洋應用材料科技公司)一、主持人主持(一)林執行長志森:減少CO2可得投資及碳權雙重利益全球氣候變遷、能源枯竭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未來大家都應提高能源效率、全力節約能源,達到二氧化碳減排目標,以符合國際規範,並善盡地球村成員責任。國內環保、工業、能源等主管機關,目前正積極推動溫室氣體盤查、減量及節能等措施,但我們都知道即使我們非常努力進行CO2減量、節能、廢棄物資源化及發展新能源,唯因各種條件限制,可能都難以達到預期目標
3、。因此,碳權之管理機制,勢需配套引進。國際間已開始透過CDM(清潔生產發展機制),進行排放交易、碳權權管理及交換;我國是否有可能執行自己的CDM機制,是相當值得探討的議題。1中國大陸己推行碳權登錄與管理工作。有一實例可供參考:國內有人已積極參與大陸碳權市場,並成立私募基金,到濟南以不到2億元買了一個廠,今年初賣掉後獲利逾2億元。據悉,獲利的一大部分是賣碳權。該工廠因為提升能源效率及製程改善,大幅減少CO2排放量,因此向中國政府登錄、聯合國註冊,因而被國際碳基金買下,主要是買了碳權,顯示國際上碳權交易已在進行
4、中;又如日本很多廠商到大陸投資風力發電,將減少CO2的額度再拿來買賣,得到投資及碳權交易的雙重利益。(二)汪秘書長雅康:企業應有效管理與運用溫室氣體溫室氣體減量是新的趨勢,透過研討可得到很多啟發。在能源方面,我們做了很多節能宣導、組成能源技術服務團、建立能源查核申報機制、能源標竿、進入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等,但仍值得再深入探討能源效率、能源服務的再提升。京都議定書要求世界各國降低溫室氣體;我國制訂中的溫室氣體減量法,亦將成為產業界未來排放溫室氣體的管制依據。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減量法已明確定義由溫室氣體衍生出來
5、的「碳資產」,企業界可尋求藉由溫室氣體減量的方式,將碳資產成為公司的有價資產,並與其他機構進行交易。因此,企業應改變以往將溫室氣體視為污染物的觀念,加以有效管理與運用。二、引言人引言(一)李教授堅明:境內境外同時減量最具成本有效性京都議定書生效之後,「碳權」已成為有價的實質商品,不僅是產業重要的「生產投入」,也是國家或產業的重要「資產」。如何妥善管理碳權、邁向經濟成長與溫室氣體脫鉤的永續發展路徑,已是各國最重要的溫室氣體減量政策。由國際先進的因應經驗中,可看出同時推動境內與境外減量是最具成本有效的策略:境內
6、以推動盤查、自願性減量及排放交易為策略;境外則是參與清潔發展機制(CDM)、國際排放交易(IET)及共同減量(JI)等彈性機制為主。我國受到國際政治環境的影響,無法參與國際公約組織協商,爭取支撐台灣永續發展的「碳權」配額,導致在因應溫室氣體減量及兼顧經濟發展的施政上,產生諸多不確定性。此外,國內環境意識高漲,行政院研擬的溫室氣體減量法,亦在立法院、環保團體與行政院部門間產生爭議,最後的版本將影響台灣2「碳權管理」策略與方向,這是行政部門面臨國家碳權管理的不確定性因素。產業面除面臨溫室氣體減量規範外,也同時面
7、對國際產品供應鏈的環境友善生產方式要求,導致企業面臨生產、產品、國際政治及制度等風險,提高經營與投資的風險。「低碳產品」的生產方式,是後京都時期國際上最典型的「綠色競爭力」型態,為掌握「碳商機」、創造「碳差異產品」是評估未來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新指標。因此,加強「碳風險管理」就是未來衡量「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因素。「碳」也是碳經濟時期限制產業發展的新變數,有意進行「碳管理」、促進碳脫鉤,將是產業部門的重要課題。我國現階段需要的不是溫室氣體減量法,而是盤查法,因目前最重要的是確認排放數據,如以盤查立法也不會有爭議。
8、如根據估算的2.54億噸(實際上可能超過)為基礎,將來就會產生很大麻煩,成為減量的障礙,在溫減法實施通過前就應全面性盤查及建立制度。(二)申教授永順:透明系統規範為減量機制運作基準經過七年折衝,京都議定書終於在前年2月生效,現有140餘國及歐盟批准京都議定書,要求全球39個與地區,必須在2012年前,以1990年的排放量為標準,減少二氧化碳、甲烷等6種溫室氣體5.2%的排放量,並根據個別國家污染程度設定減量目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