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瀛涛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隗瀛涛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ID:5347427

大小:352.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隗瀛涛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_第1页
隗瀛涛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_第2页
隗瀛涛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_第3页
隗瀛涛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隗瀛涛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0年第4期虑,即便是生病住院期间,仍笔耕不辍,对《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此,在广泛倾听典志组专市志》纂修工作的最终顺利完成作出了重要的贡家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事以类从,依时叙事”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城市志》项目组确定了按照城市类型首先,对《城市志》纂修指导方针的确定。分设篇章、按照所述事务的不同而于各章节下分与史学论著不同,志书纂修的主要目的是供后来设目。经过数易其稿,最终确定了《城市志》的使用者查阅、检索,因而其最大特点是资料性、大纲与纂述体例体裁。叙述性。因此,隗瀛涛先生从一开始便指出,第三,《城市志》纂修过程中,为统一项目《城市志》的纂修

2、必须要实现五大转变,即:从组的研究指导思想、研究进度与共同解决研究中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为主转入至以清代城市史研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隗瀛涛先生每周皆按时主持究为主;从以研究地方城市史为主转入研究全国召开项目组成员工作会议。在会上,除通报典志城市史为主;从论述体转向记事本末体;从重史组的最新信息与工作要求以外,并要求项目组成论转入到重史事;从纵横议论转入到基本上述而员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问题,由项目组共同商议不作,力争将志书的史学性、著述性、资料性、解决。即使已身患重病,对于项目组成员所完成检索性融为一体。隗先生所提出的研究方式的五的每一篇初稿,隗瀛涛先生都要亲自审稿,对其大

3、转变成为后来指导《城市志》项目组工作的基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一指出,以保证初稿的质本方针。《城市志》项目组历时五年,先后收集量,直至因病去世。资料数千万字,整理资料长编数百万字,并对清尽管隗瀛涛先生在《城市志》尚未正式结题代城市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先后之前便因病辞世,留下无尽的遗憾,但是他为写出数十篇论文,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清史·城《清史·城市志》纂修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作出的市志》的编纂。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隗瀛涛先生对《清史·城其次,《城市志》纂修体例体裁的决定。由市志》纂修的认真态度及严谨精神将激励项目组于此前二十四史与各类志书中皆无专门的《城市其他同志

4、继续不断努力,高质量完成纂修工作,志》之设置,因此,作为一个全新的项目,《城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市志》的体例体裁应如何确定,对项目组来讲也隗瀛涛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谯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隗瀛涛先生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对中国近代史战争史为主题。隗先生在研究与之相关的课题同研究高度关注,1957年大学毕业后即从事中国时,开始关注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运动史,率先近代史教学科研工作。此后数十年间,始终将研将研究重点转移至四川辛亥革命史研究方面,在究重点放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广泛收集资料,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走出了一条新路子。1961深人钻研,成果

5、颇丰,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年,隗先生写成《辛亥四川保路运动》(《历史教响,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学》1961年2期)一文,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同年秋,武汉举行全国性辛亥革命5O周一、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开拓创新年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代表辛亥革命史研究20世纪5O~6O年代,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最新成果的《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景,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工作主要以政治史、农民(中华书局,1962年),收入会内外论文32篇,作者简介:谯珊(1974一),女,贵州遵义人。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副教授。11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69期近5O万字,隗先生的《四川

6、保路运动》一文亦一场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识,被收入。辛亥革命5O周年纪念会论文集代表了为解释有的外国学者和台湾学者对此一认识的疑当时国内辛亥革命研究的最高水平,至今仍然受问提供参考。”[。隗先生对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拓到中外学者的重视。与隗先生同期参会的大批学展,将辛亥革命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被学者如陈旭麓、胡绳武、金冲及、李时岳、章开术界评价为“新领域、新特色”[2]。沅、林增平、李文海、龚书铎、汤志钧、吴雁二、以现代化的新视角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南、张磊等,后来都成为辛亥革命研究的中坚力量,并成为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第一批学者。20世纪8O年代以前,由于

7、受“两个过程”1976年,隗先生应邀参加由章开沅、林增论的影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认识局平先生主持的《辛亥革命史》编写1作,担任中限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方面,教学册第一主编。该书于198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科研也以革命运动史为主,忽略了近代中国资本这部关于辛亥革命的巨著,是新中国成立后关于主义化的一面。辛亥革命史研究篇幅最长、体例观念最新、最系19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现代化事业的进统的专著。隗先生参与主编的中卷,不仅资料翔步,历史学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动向:现代化的理实,而且突破了前人的框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论与实践牵动了历史研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