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ID:5343473

大小:164.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8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1页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2页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3页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4页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认识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2.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心海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3.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

2、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而清政府日益成为“洋人的朝廷”。正是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它们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扩展在华势力。1904—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迫于内外压力,请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3、,即“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1911年(宣统三年)5月8日清政府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颁布《新订内阁官制》,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下令裁撤旧设内阁及军机处,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内阁成员十三人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仅四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七人。这是一个以皇族为中心组成的内阁,人们称之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的成立,宣告清末“新政”的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民

4、族资产阶级1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的建立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图为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革命报刊:《民报》、《国民报》《时务报》、《浙江潮》《游学新编》、《苏报》《昌言

5、报》、《国民报》《湖北学生界》章炳麟(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和《警世钟》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的建立1903年11月4日,黄兴、陈天华、章士钊、宋教仁等人,发起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从事推翻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活动。黄兴被推选为华兴会会长。光复会于1904年冬在上海成立。会长为蔡元培。1904年7月3日,刘静庵、宋教仁、吕大森、张难先等成立科学补习所,以补习文化、研究科学为名义,实行光复汉族、“革命排满”的宗旨。成员主要是青年学生和新军士兵,着重在新军士兵和低级军官中进行革命宣传和发动工作。中国同盟会

6、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归纳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1、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

7、立“民族独立的国家”。2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但是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2、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3、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8、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表达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