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

ID:5341871

大小:492.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8

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_第1页
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_第2页
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_第3页
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_第4页
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0卷心理学探新2010年总第117期PSYCHOLOGICALEXPLORATION第3期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张奇,张艳君,张黎(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2.辽宁师范大学心理系,大连116029)摘要:文章在提出非形式推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提示访谈法考察了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结果显示:少数1、2年级小学生处于理由推理水平,多数能够进行反驳推理,3至6年级小学生都能做出反驳推理;三种理由的数量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功能性理由的数量随年级增长而增多;高年级学生的反驳次数都显著多于低年级学生;低年

2、级学生的推理中断次数和推理错误总次数显著多于高年级,并随年级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关键词:小学生;非形式推理;发展中图分类号:B8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0)03—0022—071引言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增强了。四年级儿Zohar(2002)和Sadler(2005)将非形式推理定童在争论过程中主要使用类推、案例、规则或原则、义为“对结构不良的、用自然语言表述的、没有固定社会文化背景等方式支持他们的观点E6]。Kuhn答案的问题所进行的归纳式(而非演绎式)推理。(2001)的研究选了10岁、2O岁、40岁、6

3、0岁四个年个体通过非形式推理对问题形成一定的态度和观龄组的被试,结果发现,2O岁和40岁的被试比10点,其中包括对某一命题或决策的因果、利弊和正反岁和60岁的被试更倾向于提供真实的证据;其中有两方面的推理”j。非形式推理常常表现为个体一半的被试能做出反驳,而且10岁和20岁组被试提出支持(或反对)某一观点、建议、态度或决策的的反驳多于其他两组;在6~9年级期间儿童的争论理由或依据,并经过论证来支持(或反对)某一观技巧也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说,大部分个体不能用点,或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等。恰当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不能进行辩论和反小学阶段是儿童非

4、形式推理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驳J。上述研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评价标准不一一个重要时期,考察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形成致;二是对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考察的不和发展既有学术研究价值又有教育实践意义。所完整、不全面。以,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小学2问题提出生非形式推理的发展研究。Baron(1995)等人对7在考察个体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研究中,国~15岁儿童的非形式推理能力进行了比较,发现这外学者提出的评价标准(或评价指标)有明显的不些儿童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无显著的年龄差异。同。Means&Voss(1996)主张根据论证的结构来

5、评Means&VOSS(1996)以不同的论题和评价指标分别价非形式推理的等级和水平;Stein&Miller考察了5、7、9、11年级中小学生和8、10、12年级中(1991)根据理由的来源将非形式推理划分为不同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虽然随着年的等级和水平;Golder&Coirier(1994)根据论证级的升高,中小学生的论证能力也有所提高,其中包过程中个体提出的理由来源和理由数量作为评价指括理由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反驳次数的增多,但是,中标;Kuhn(2001)却根据论证过程中是否能够反驳小学生的非形式推理能力缺乏显著的年龄差

6、异。对方的观点以及反驳的次数来评价非形式推理能力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非形的发展』。凡此种种,不一而终。式推理能力也随之提高。Golder&Coirier(1994)的国外学者各自所提出的评价指标都有其合理研究发现,10~16岁的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对争论性,只是都不够系统全面,如果将其分类整理、去粗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06JJDXLX001)。第3期张奇等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取精、适当补充、有机整合,据非形式推理的结构特能性理由、条件性理由和非支持理由。功能性理由征、理由的来源、质量和数量,

7、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科是指将该观点所提倡行为的功能、目的或者优点作学而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全可行的。为理由。条件性理由是指将在什么条件下支持该观根据Zohar(2002)和Sadler(2005)等人提出的点或该观点所提倡的行为作为理由。非支持理由是非形式推理的定义,非形式推理的实质是一个论证指将传统的、无知的、他人的怜悯、人物的身份、地过程,即用一定的理由(或论据)支持(或反对、反位、权威、情感等作为理由。三种理由对观点的支持驳)某个观点的过程。这种论证过程有两个基本的程度分别是,功能性理由的支持力度最强,条件性理要素:一个是“观点”,另一

8、个是“理由”。所谓“观由次之,非支持性理由最差。也就是说,个体在推理点”就是个体针对某个具体的论题(即需要进行非过程中提出的功能性理由越多,表明其非形式推理形式推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