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藏复习重点.doc

食品保藏复习重点.doc

ID:53323440

大小:8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4-03

食品保藏复习重点.doc_第1页
食品保藏复习重点.doc_第2页
食品保藏复习重点.doc_第3页
食品保藏复习重点.doc_第4页
食品保藏复习重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保藏复习重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食品的腐败变质与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    食品变质腐败主要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微生物,害虫、鼠类)    化学因素(包括与食品变质相关的酶、变色反应、氧化作用、化学保藏剂)    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光照、射线等)    其他因素(包装、原料的质量状况、储藏与加工技术)   (具体的内容涉及到第一章的所有内容。)2.果蔬的特征及果蔬中的微生物    果蔬特征:果蔬采收以后,仍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在储藏运输过程中仍在进行着各种生理活动。果蔬的储藏主要是在保持果蔬生命的

2、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果蔬的生命活动。    果蔬中的微生物:病原菌主要是真菌和细菌,除了采后感病以外,相当多的是田间感病而采后发病,采后储运环境与采前自然环境相比,发病可控制的程度更大。    引起水果变质的微生物有:苹果中主要有扩张青霉、交链胞霉、镰刀霉属、黑曲霉、苹果枯腐病霉等;梨中主要有灰绿葡萄孢菌、梨轮纹病菌、黑根霉等;葡萄中主要有灰绿葡萄霉等;柑桔中主要有白色青霉、绿青霉、柑桔褐色蒂腐病菌、柑桔茎点霉等。    引起蔬菜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番茄中主要有番茄交链孢霉、蓖麻疫霉、黑根霉、马铃薯疫

3、霉、茄绵疫霉、镰刀霉属等;胡萝卜、白菜中主要有欧氏杆菌等。 3. 果蔬呼吸强度、呼吸跃变、乙烯与果蔬成熟、衰老的关系(1)呼吸强度:在一定的温度下,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产品放出CO2的量或吸收O2的量表示 ;单位为CO2/O2 mg/(kg•h), 是衡量呼吸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呼吸强度越大,呼吸作用越旺盛,营养物质消耗的越快,加速产品衰老,缩短贮藏寿命(2)呼吸跃变:幼嫩果实的呼吸旺盛,随着果实细胞的膨大,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开始成熟时呼吸强度突然上升,果实完熟时达到呼吸高峰,此时果实的风味品质最佳,

4、然后呼吸强度下降,果蔬衰老死亡(3)跃变型果实:如苹果、香蕉、芒果、番茄、杏、桃、猕猴桃、无花果、番石榴等。非跃变型果实:无呼吸跃变形象,如葡萄、柑桔、菠萝、黄瓜、草莓、荔枝、柠檬等。(4)乙烯与果蔬成熟、衰老的关系乙烯是致熟因素,促进果蔬成熟和衰老。许多幼果对乙烯的敏感度很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对乙烯的敏感度提高4.肉的腐败变质及其综合保鲜技术(1)肉的腐败变质现象:发粘、出现色斑;蛋白质水解成氨、硫化氢、吲哚、府胺和尸胺等的恶臭味过程:从表面向内发展早期:需氧微生物出现在肉的表面(假单孢菌

5、、微球菌、芽孢杆菌等)中期:兼厌氧微生物(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晚期:厌氧微生物(梭状芽孢杆菌)、(2)冷却肉综合保鲜技术1原料来自健康畜群2实行HACCP、GMP、SSOP管理体系3降低冷却肉的初始菌数4保持恒定的贮存温度(0-4℃)5实施综合保鲜措施(栅栏因子理论)天然防腐剂应用、气调包装技术、紫外线杀菌技术、辐射保鲜技术、活性包装技术等5.鱼贝类死后变化特点、鱼贝类鲜度鉴定及其腐败变质控制鱼贝类死后: 僵直, 解僵自溶.腐败,初期生化变化:由于糖原和ATP分解产生乳酸,磷酸是的肌肉组织的PH值下降

6、,酸性增强,PH下降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热量。从而使鱼贝类体温上升促进组织水解酶的作用和微生物的繁殖。僵直:放置一段时间后,肌肉收缩变硬,缺乏弹性,口紧闭,鳃盖紧和不易打开,整个躯体挺直,鱼体已进入僵直阶段。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生成肌动球蛋白,进入僵直状态。自溶:当鱼体肌肉中的ATP分解完后,鱼体开始逐渐软化。腐败; 腐败性微生物侵入鱼的皮肤时,促使鱼鳞的结缔组织发生蛋白水解,破坏了鱼鳞与皮肤相结合的坚韧性,使鱼鳞很容易同皮肤分离;眼角膜组织分解,眼部色泽混浊而模糊。腐败过程向组织深部移形时,鱼体组织

7、的蛋白质、氨基酸分解为氨、三甲胺、硫化氢、吲哚、尸胺、组胺等腐败产物。这些产物多有毒,不能食用。鲜度鉴定:感官,化学,物理,质量检验。变质控制:冷水冷却保藏,碎冰冷却保藏,低温盐水微冻,冻结保藏.6.罐头食品的腐败1. 罐头中的微生物,低酸性食品(pH﹥4.6):嗜热菌、嗜温厌氧菌、嗜温兼性厌氧菌等。酸性食品(pH=3.7~4.6):非芽孢耐热菌、耐酸芽孢菌。高酸性食品(pH﹤3.7):霉菌及酵母。2. 罐头的腐败变质:胀罐平酸腐黑变发霉7.食品中的酶与食品腐败变质与变色有关的酶:叶绿素酶、多酚氧化酶

8、等与风味改变有关的酶:蛋白分解酶、脂肪分解酶与质地变化有关的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与营养价值有关的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蛋白酶等酶促褐变:区域化分布假说8.微生物的耐热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系?菌株与菌种:①菌种不同,耐热性不同:同一菌种,菌株不同,耐热性不同②正处于生长繁殖期的细菌的耐热性比它的芽孢弱③各种芽孢中,嗜热性芽孢耐热性最强,厌氧菌芽孢次之,需氧菌芽孢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