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320690
大小:19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3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12届中考物理 备考答题技巧训练试题 专题一 多招并举 提高选择题正答率(一)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12届中考物理备考答题技巧训练试题专题一多招并举提高选择题正答率(一)新人教版第1课时 选择题(一)(限时:30分钟)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根限思维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所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打雷时,呆在木屋里比呆在汽车里更安全C.牛顿在寻找万有引力的过程中,他没有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但他用了牛顿第三定律D.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指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的速度,是对地心的速
3、度3.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困境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6C.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D.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研究得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楞次定律4.如图1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
4、说法正确的是( )图1A.整个过程中,E点对应时刻离出发点最远B.整个过程中,BC段对应过程的加速度最大C.在18s~22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D.在14s~18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34m5.如图2所示,水平面上放置一倾角可变的斜面,物体m静止于此斜面上,当斜面倾角θ略增大时,若物体m和斜面仍保持静止,则( )图2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变大B.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变大C.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变大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变大6.一斜块M静止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在其斜面上放一滑块m,若给m一向下的初速度v0,则m正好保持匀速下滑,如图3所示
5、,现在m下滑的过程中再加一个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36A.在m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a,则m将保持匀速运动,M对地仍无摩擦力的作用B.在m上加一沿斜面向下的力Fb,则m将做加速运动,M对地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C.在m上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c,则m将做减速运动,在m停止前M对地仍无摩擦力的作用D.无论在m上加上什么方向的力,在m停止前M对地都无静摩擦力的作用7.如图4所示是物体在某段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在t1和t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物体由t1到t2运动的过程中( )图4A.加速度不断增大B.加速度不断减小
6、C.位移不断减小D.平均速度=8.质量为0.3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5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两种情形下的v-t图象,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水平拉力大小可能等于0.3NB.水平拉力大小一定等于0.1N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0.1N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等于0.2N9.如图6所示,在匀强电场中,一个带负电的物体沿水平方向的绝缘天花板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设为t=0)起,电场强度从E06均匀增大.若物体与天花板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电场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7、,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电场空间和天花板平面均足够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6A.在t=0之前,物体可能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向右匀速直线运动B.在t=0之后,物体做减速运动,最后要掉下来C.在t=0之后,物体做减速运动,且加速度越来越大,直到停止D.在t=0之后,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大10.一座水塔底部渗水,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落下.当第5个水滴离开水塔底部时,第1个水滴正好落到地面.水塔底部距地面高6m,则此时第3个水滴距地面的高度为( )A.4.5mB.1.5mC.3.84mD.2.16m11.(2
8、011·江苏·3)如图7所示,甲、乙两同学从河中O点出发,分别沿直线游到A点和B点后,立即沿原路线返回到O点,OA、OB分别与水流方向平行和垂直,且OA=OB.若水流速度不变,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