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31344
大小:139.65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舍近求远"是为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从用解析法证明“切割线定理”谈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J一6数学数学2013年第11期“舍近求远"是为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从用解析法证明“切割线定理”谈起200071上海市市北中学舒适一、问题提出点0引圆的切线(=)点M为切点,也在解析几何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若直有l(二)P1.1oQl:IOMI成立.利用坐标系平线=与圆C:(X一2)+2=3交于P、Q两移对以上结论进行推广,就得到了“切割线点,求lOP1.IOQI.原以为这道题用“切割线定定理”的解析法证明.这样教好像是“舍近求理”很快就可以解决.笔者提问学生,看看大家远”了,但其实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过有什
2、么解决方法?A同学说利用代入k的特殊程,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通过这个问值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可以得出答案,但显然题的设计,如果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解析几何的缺少了推理的过程:B同学试图用初中圆的“切本质,这就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问题而已.割线定理”来解决此题,这正符合笔者的教学二、课堂实录预设.但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并不熟悉这下面是这堂课教学实录的片段:个定理,原来这个知识在初中只是作为拓展内师:大家看看IOPl·IOQI这个式子,能想容让学生略作了解.摆在笔者面前的一条近路到什么?是先给学生补充该定理,然后用结论解
3、决问题;生1:能想到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远的一条路是和学生一起探究,利用已有知识师:非常好.我们学习过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请你具体说说看怎样解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若抄近路的话,可以很快得到答案,但这样离“二期课改”提出的课堂三生1:因为.:III1c刚,维目标的要求相差较远.一一方面,教师让学生设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l,Y1)和(X2,Y2).先证明“切割线定理”,对于学生来说会觉得很师:那么COS0等于多少呢?突7,他们会问:为什么要先证明这个定理呢?生1:因为0p与0Q的夹角0=0,所从题目本身出发,实在很
4、难自然地与之产生联以COS0=1,故1OPI·IOQl=(=)户·(二)Q=1X2+系.另一方面,如果“走”这条近路,没有从学生12.已有知识出发,解决问题过程也不自然,关键师:说得很好.那么又怎样表示X】X2+YlY2呢?它和什么有联系呢?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实在太有限,笔者决定舍弃这条“捷径”.解析几何的本质是利用代数生1:XlX2+YlY2=(1+k2)XlX2,我们可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不妨鼓励学生试试看,用以将直线方程与圆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得到XlX2的表达式.解析法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从解析几何的角‘
5、‘度求出lOP1.1OQI;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个猜.Y—kx,(X一2)+Y=3,‘想,即IOP1.1OQ1=IOMI2,0M为圆的切线,..fX一2)+fkx)=3.整理得,(1+)2—4+1=0,点M为切点.在这一猜想成立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证明对于圆C:(X—n)+(Y一61=r(原..(1+k2)xlx2=(1+k。)=1.点(二)在圆外),若从点0引圆的割线交师:非常好,将几何问题成功转化为代数圆:(一0)0+(Y—b)=r于P、Q两点,从问题,得出了lOPI·IOQI=1.请大家思考一个2013年第l1
6、期数学款学ll一,}问题,IOPOQl是一个定值,大家说说看这个生4:原来初中的这个定理用高中解析几定值和什么量有关?何的方法也可以解决.解析法是研究几何问题师:大家试着从当点P与点Q无限趋近时,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再结合由原点向圆引切线的切线长去思考这个三、我的思考问题,猜猜看IOPl·jOQl等于多少?1.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过程生2:我猜测IOP1._OQI=lOMI,OM为本节课我们创设了不少让学生体验“做数圆的切线,点为切点.因为随着割线位置的学”的过程的机会,体现在问题的不断转化上.变化,当点P与点
7、Q无限趋近时,它们都趋近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针对这道题,将于点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解决,让学生体会了师:很好,经过计算得10I=1,你猜I(二)PI解析几何的本质.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IOQl=lOMI是对的.那么对于圆:(—n)猜想并加以证明,再利用坐标系平移对以上结(Y一6)2=r(原点0在圆C外),若从点0引论进行推广,得到“切割线定理”.其中学生猜圆C的割线交圆:(—n)+(Y一6)=r于想I(=)P__IOQl=IOMI~,蕴含了极限思想.教P、Q两点,从点(二)引圆的切线(=)点M为师要有
8、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做数学”过程的意切点,也有1OPl·lOQI=IOM[成立吗?识,才能利用好教学中的资源,设计出让学生生2:成立的.充分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或课程.证明:当直线PQ斜率存在时,2.问题选取和搭设要合理设直线PQ方程:Y=kx,P、Q两点的坐标问题的选取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的积分别为(Xl,Y1)和(X2,Y2).累情况和现实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