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儿手足口病119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手足口病口9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刘艳(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儿科610213)【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210-02【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1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趋势和临床特点。结果小儿手足口病在性别、地域分布等方面无明显差异,3〜7月份为主要发病时间,发病于5岁以下者为73.11%,重症患儿主要出现在3岁以下儿童,肠道病毒EV71为主要致病病毒。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于3〜7月份,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2、【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手足口病(HMFD)是国家丙类传染病,好发于小儿,自2007年以来多次流行,重症病例有较高的病死率。为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效果,笔者收集我院口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流行趋势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9例14岁以下HMFD患儿,诊断标准参考卫牛部公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l]o1.2分析指标①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地域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②临床症状、体征;③辅助检查结果;④治疗及结局。1.3统
3、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使用SPSSI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流行病学体征2.1.1性别和年龄分布119例患儿男86例,女33例,3岁以下者52例(43.69%),占5岁以下者87例(73.11%)。发病于2010年份共62例,男44例,女18例,3岁以下患儿29例,5岁以下患儿40例,2011年份共57例,男42例,女15例,3岁以下患儿23例,5岁以下患儿37例,两年份患儿发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
4、一样(P>0.05)o2.1.2时间分布2010年份患儿主要就诊时间在3〜7月份,共57例,占91.94%,20U年份患儿3〜7月份共44例,占77.19%,两年份3〜7月份就诊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二5.0276,PV0.05)。2.1.3地域分布2010年份农村患儿34例,城市患儿28例,2011年份农村患儿31例,城市患儿26例,两年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临床特点2.2.1症状、体征119例患儿均有丘疹、疱疹、斑丘疹等发疹症状,109例有发热症状者,占91.59%,21例有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占17.65%o2
5、.2.2辅助检查119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在2.9×109-28.2×109之间,其中高于10.0×109者24例(20.17%),低于4.0×109者9例(7.56%)。肝肾功能异常者12例(10.08%),心肌酶异常者17例(14.29%),胸部X线示肺纹理增强、走行紊乱者11例(9.24%),空腹血糖升高者5例,(4.20%)o病原学检测出肠道病毒EV71共82例(68.91%),CoxA16共21例(17.65%),其他EV共16例(13.45%)。2.2.3治疗及结局所有确诊患儿均参考《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
6、08年版)》⑴给予治疗,重症患儿27例,29例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70.37%),3岁以下儿童25例,较3岁以上重症患儿发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²=33.9367,P<0.01),所有患儿死亡2例,均出现在3岁以下儿童,在岁以下儿童中病死率为3.84%(2/52)o3、讨论手足口病(HMFD)主要是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I6)、肠道病毒71型(EV71)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于学龄前儿童,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为主要症状,重症儿可出现神经、循环、呼吸系统功能损伤的相关表现[2]。从木组资料可发现,5岁以下
7、患儿所占比例为73.11%,为主要发病年龄段。而2010和2012两个年份患儿在性别、年龄构成方面无明显差异说明HMFD好发性别和年龄比较稳定,但是从重症患儿方面对比发现,3岁以下儿童重症率显著增高,由此可见,HMFD对于婴幼儿危害程度更大。2011年度3-7月份发病患儿人数明显少于2010年度3〜7月份,说明HMFD发病时间受多因素影响,可能与2011年气候关系较大,但两年份主要发病人数均在3〜7月份,表明HMFD发病有季节性,其可能因3〜7月份气候相对较为适宜,人群相对集中,易于病毒传播。木组数据显示,除了发疹、发热症状较为普遍外,其他系统症状较多J4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