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儿科专家的育儿经.doc

一位儿科专家的育儿经.doc

ID:53278313

大小:1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一位儿科专家的育儿经.doc_第1页
一位儿科专家的育儿经.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一位儿科专家的育儿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位儿科专家的育儿经  儿科教授朱薇薇谈育儿中的点点滴滴  做个好妈妈的首要条件:  宝宝3岁前妈妈不生病  一个称职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前和孩子3岁前都要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孩子在三岁以前,几乎90%的疾病源于大人传染,所以大人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家庭健康的关键。  大人应该做好防护,平时注意饮水和睡眠,不要让自己处于易患病状态。进门要先洗手、洗脸、换衣服,如果是带着宝宝出去玩,回来也要给宝宝清洗,这样会大大减少宝宝患病的几率。  还有一些患儿生病后,经治疗刚出现好转,爸爸妈妈又生病了,于是孩子也不可避免地重感。朱薇薇主任叮

2、嘱所有爸爸妈妈,小孩子生病以后,作为爸爸妈妈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健康,不要急躁,多饮水,多睡觉,保证自己的良好状态,才能让自己的宝宝尽快恢复健康。爹妈用心多一些孩子生病少一些  如果说成人的慢性病是“三分治七分养”的话,儿科疾病是“五分治五分养”,就是说医生的正确诊治和家庭的精心养护同样重要。  朱主任说,她整天与患儿父母打交道,有的妈妈脸上写满了浮躁不安、紧张焦虑,她的孩子也是三天两头地生病,有的还伴有紧张性多动症、尿频和吃手等。可家长不知道,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来源于家长。  “爹妈用心一些,孩子生病就少一

3、些。”朱主任说,在养育过程中,妈妈的心态很重要。作为妈妈,每天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做做游戏,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做做抚触,多和孩子聊聊天。妈妈有一颗安静从容的心,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关键。孩子压力小了,免疫功能就会增强,当然生病就少了。另外,像惊吓、寒冷、疲劳、上火、过食等,都是患儿生病的诱因。  孩子生病以后,家长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是同等重要的,家长一定要知道,看病和打针吃药不是疾病治疗的全部。爸爸妈妈的精心护理,包括饮食、睡眠、生活小常识的应用、患儿心理的辅导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上幼儿园时兜里放两块儿糖  现在的年

4、轻妈妈都很注意不给孩子吃糖,认为常吃糖容易导致龋齿。其实,如果吃完糖以后,采用漱口或其他办法及时清除口腔中残留的糖,就不会引起龋齿。  糖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百害而无一利。糖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为大脑持续,稳定地提供能源,可以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在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的时候,适当吃点糖可以起到稳定神经、改善情绪的作用。  朱主任认为,现在性格偏执的孩子多,与家长禁糖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饮食结构是脂肪和蛋白质比例增加,而面食减少,所以相对糖分物质也减少。她说,我们老祖宗的中庸观念是正确的,凡事不

5、要走极端,不要过分强调不吃糖。她主张孩子上幼儿园和上学的时候在兜里放上两块糖,尤其是孩子考试期间,在孩子压力大的情况下吃点糖,对缓解紧张情绪和补充营养是有帮助的。  朱主任也经常接诊低钠血症患儿,有的经仔细问诊才知道,患儿的妈妈因受西方育儿观念的影响,认为吃盐多了不好,给孩子做饭时很少放盐或者禁盐。如果人体处于低钠状态下,发热时比正常孩子更容易发生抽搐,也就是在电解质紊乱的状态下,高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惊厥。  腹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临床发现,近年来随着轮状病毒疫苗的使用,秋季腹泻发病率比以前少了。但是去年秋季腹泻有增多

6、的趋势,且症状较重,伴有心肌损害和其他系统损害的较多。以往感染轮状病毒的多是1岁半以内的婴儿,去年的发病特点是1岁半以上的幼儿呈增多趋势。  秋季腹泻一般病程持续7天左右,呕吐症状一般持续1~1.5天,发热持续1~1.5天,腹泻持续3~7天,这几种症状可能先后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朱主任强调,腹泻时必须重视给患儿补水,并注意补充糖和盐,用热水袋热敷肚子也会减轻孩子的痛苦。  有的父母认为小孩子拉肚子要饿,肠子清空了就不拉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腹泻时切忌禁食,必须补足水分。  不要忽略吃药打针对孩子的心理伤害  现在的家长只

7、关注药物对孩子的副作用,不知道治疗过程中打针吃药对孩子心理的伤害也很大。采访中,朱主任提到她查房时看到的一个孩子。当时,护士正准备给孩子打针,她听到孩子“阿姨”“阿姨”不停地喊,眼泪差点儿下来,在那一声一声的呼唤中,融汇了孩子的所有恐惧和无奈。孩子是那么弱小,那么无助。他知道自己必须得打针,但又害怕打针。有的家长带孩子看病,要求打针,理由是孩子吃药家长灌不进去,还不如让护士打上一针痛快。听到这样的理由,朱主任会认真地和家长沟通,讲明诸多治疗的利弊。  身为父母,如果你用心多一点,照顾孩子更仔细一点,那么就会减少打针吃药对

8、于孩子的副作用和伤害。本报记者张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